摘 要:本文對杜松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及其容器大苗培育的各個技術環節作了較詳細的敘述,采用苗床容器育大和田間容器二次育大可培育不同規格的杜松大苗,對生產單位和育苗專業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杜松;容器苗;育大技術
杜松(Juniperus regida Sieb.et Zull.)屬柏科刺柏屬,為常綠樹種,在我國主產遼寧至華北地區,在黑龍江省僅寧安縣(張廣才嶺南部)有分布。木材具香氣,耐腐朽,有多種用途,球果可入藥,樹形優美,是本區主要的庭院觀賞及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
一、生物生態學特性
1.形態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m,樹冠塔形或圓柱形,小枝下垂。葉條形,質厚,堅硬,長1.2~1.7cm,寬約1mm,先端銳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一條窄的白粉帶,下面有明顯的縱脊。球果圓球形,徑6~8mm,熟前紫褐色,熟時淡褐黑色或藍黑色,常被白粉;種子近卵圓形,長約6mm,頂端尖,有4條鈍棱脊。
2.分布
產于東北、華北各地,西至陜西、甘肅、寧夏等省區,東北海拔500m以下,華北、西北海拔1400~2200m地帶,以及朝鮮、日本亦有分布。
3.習性
為強陽性樹種,耐干旱,喜生于山頂,向陽濕潤沙質山坡、干燥的砂礫地和巖縫間都能生長,但生長較慢。
二、大苗培育技術
1.苗床容器(塑料袋)育大
苗床容器育苗是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實行高度集約化經營的根本措施。
(1)苗床規劃。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靠近水源和道路的地塊作育苗地,采取低床作業方式,苗床走向以南北走向為主,苗床寬度1m,長度可因地制宜,最適長度為10m,床間步道寬度為0.5m。
(2)塑料袋及苗木規格。 塑料袋規格以厚度0.02mm(2道),扁徑25cm,高28cm為宜。苗木規格為選擇兩年生出圃苗,苗高20cm以上,無病蟲害的優質壯苗,于5月1日后進行裝袋育大,每平方米育苗量為50株左右。
(3)苗床管理。與前面的田間管理一樣,在進行必要的澆水、除草、防病蟲害之前應首先在裝袋苗床上加蓋草簾,時間為15~20d,以防風保濕,防止由于地溫低,苗木難生根而造成的生理干旱,提高育苗成活率。10月中下旬要采取防寒措施,以確保苗木安全越冬,從第二年開始只進行正常的撫育管理,不再需要防寒了。一般情況下,容器苗可在苗床上培育3a,以后苗木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抑制,尤其是影響冠幅的生長發育,因此,我們不得不考慮下一步田間育大的事情了。
2.田間育大
(1)田間容器(塑料袋)直接育大。選擇2年生,苗高20cm以上,無病蟲害的優質杜松壯苗直接定植在扁徑35cm,高40cm,袋厚0.04mm(4道)塑料袋內,株行距0.7×1.0m,在整個生長周期內進行澆水、鏟、鏜、防病蟲害、澆封凍水以及防寒等必要的撫育管理措施。從栽后第二年開始,只減少了防寒措施,但其它管理措施仍需正常進行。但這種栽植方式也存在著造林成活率低,撫育管理費用高等問題。所以我們不贊成這種采用塑料袋直接培育大苗的方式。
(2)田間容器(塑料袋)二次育大。這里所說的田間容器(塑料袋)二次育大,是指在苗床容器苗基礎上繼續進行的容器育大。其實施過程是: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裝袋2~3a的苗床容器苗,把原來的小塑料袋換成扁徑35cm,高40cm,袋厚0.04mm(4道)的大塑料袋,同時裝滿裝實土后,移栽到已備好的田間育苗地上繼續培育。做好各項撫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做好病蟲害防治及防寒工作,幾年后即可培育成價值可觀的優質壯苗。這種栽培方式所獲得的苗木具有起苗、裝車、運輸及栽植方便,且栽后不緩苗,造林成活率高等優點,深受育苗專業戶、生產單位及用苗單位的歡迎。
三、 結論與建議
1.杜松是庭園及街道綠化的優良樹種,具有冠形優美,四季常綠,抗性強等特點。
2.培育杜松大苗,可以通過田間塑料袋二次育大方法進行,此方法且具有起苗、裝車、運輸、栽植方便,栽后不緩苗等優點。
3.杜松容器育大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苗床容器育大,容器規格為扁徑25cm、高28cm、厚0.02mm的塑料袋,苗木規格為20cm高2年生的出圃苗;第二步是田間容器二次育大,容器規格為扁徑35cm、高40cm、厚0.04mm的塑料袋,苗木規格為裝袋2~3a的苗床容器苗。
4.建議采用苗床容器育大和田間容器二次育大培育不同規格的杜松大苗。
作者簡介:梁清峰(1964—),男,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鐵路林業科研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