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進京
摘要:本文筆者著重就“一把手”監督難問題做出了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一把手;監督
近年來,一些大型國有煤炭企業的“一把手”頻頻因腐敗落馬,河南能源義煤集團原董事長武予魯、鄭煤集團原董事長孟中澤、河南能源鶴煤集團原董事長李永新、河南能源新疆公司原董事長賈修啟都因涉嫌嚴重違法犯罪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究其原因,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權力濫用的問題。
一、當前國有企業“一把手”權力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有誤區。
當前,監督主體和監督對象在對待監督問題上存在一定的思想偏差和認識誤區。
有的上級領導認為要用人不疑,如果對下級“一把手”進行監督就有不信任之嫌;有的認為對“一把手”進行監督,有越俎代庖、插手下級工作的嫌疑;有的上級領導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和時空距離等因素的制約,在思想上忽略了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
(二)權力過于集中。
調研發現,國有企業“一把手”在領導班子中地位最高、責任最重,許多工作要求“一把手”負總責,造成“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在缺乏有力有效的監督的情況下,一些“一把手”獨斷專行、會上說一不二,不尊重班子其他成員的意見;有的班子成員原則性差,看“一把手”眼色行事;雖然有的同志原則性較強,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又怕得罪人,因此只有隨波逐流,導致民主集中制基本流于形式,使一些錯誤意見也能在會上通過,造成了同級相互監督缺位或失位,致使相互監督“虛化”。
(三)運行程序不規范。
目前,國有企業權力運行還存在不夠規范、不夠明確、不夠嚴密等問題,缺乏清晰、嚴密的程序性規定,未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等環節在時間和功能上相互銜接、環環相扣的權力和責任網絡,權力主體行使權力時自由裁量權過寬、過大;有的雖然規定了權力運行程序,但是剛性不足,在權力運行過程中可隨意取舍,從而導致權力行使過程中主觀色彩濃厚,權力濫用、侵權越權行為時有發生。
(四)信息不公開透明。
科學合理的權力運行應該是公開透明的,但現實工作中,權力運行卻并不總是公開透明,使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成為空談。參與是監督的前提,沒有參與,不了解情況就無法進行充分的監督。實際工作中,紀檢部門對權力決策參與的層面都不夠深和不夠廣,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基本沒有參與,一般干部職工和普通群眾的參與就更不用說了。
(五)監督體制不順暢。
在現行監督體制下,國有企業現有的監督機構包括專門監督機關被置于監督對象的領導之下,被監督者與監督者是上、下級的隸屬關系,實際上存在著監督者受制于被監督者的問題,監督者缺乏必要的獨立性和應有的權威性,導致紀檢監察、審計、財務、工會監督虛置。
(六)制度執行不到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再好的制度,只有執行落實到位,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但有的單位選擇性執行,有利于本單位利益的就執行,不利于本單位利益的就不執行;有的因好人主義想作祟或怕被打擊報復,履職盡責的動力不足,在制度面前當老好人,搞變通。
二、對“一把手”權力運行制約監督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教育引導,強化監督意識。
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接受監督的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會影響到領導干部的舒適度。問題是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領導干部使用權力,使用得對不對,使用得好不好,當然要接受黨和人民監督。不想接受監督的人,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覺得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備當領導干部的起碼素質。”
(二)列明權力清單,科學合理配置。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權力配置機制,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的原則,明確黨組織及董事會、經理層的權責邊界及無縫銜接制度安排;要開列“一把手”權力清單,明晰具體的權責范圍,尤其是劃分好“一把手”與班子其他成員之間的權責邊界;對“一把手”決策權、用人權、監督權進行分解,各級“一把手”不再直接分管干部選用、重大決策、資金使用和項目安排等重點權力,由副職直接分管,逐步形成班子集體行使決策權、副職行使執行權、黨政主要領導行使監督權的相互制約的一種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副職對“一把手”有不同意見可直接向上級反映并能得到重視和受到保護的機制。
(三)強化程序控制,規范權力運行。
從世界各國制約和監督權力的經驗來看,程序是控制權力的有力工具。因此,必須改變國內長期存在的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觀念,注重以程序制約權力,著力加強權力運行的程序控制機制建設,建立健全科學的議事規則,嚴禁“一把手”以個人意見取代集體決定。
(四)信息充分公開,避免“暗箱操作”。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健全重大信息公開制度,推行黨務公開、廠務公開、業務公開,做到規則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增強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要加快推進權力運行網上公開,督促各單位按照“業務公開、過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要求,繪制權力運行流程圖,完善工作紀律等制度規范,并運用現代科技化、信息化手段,把紀律要求嵌入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探索推行“一把手”家庭財產申報和公開制度,接受干部群眾監督;完善信息公開的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機制。
(五)理順監督體制,合理設計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對我們黨來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于強化自身監督。我們要總結經驗教訓,創新管理制度,切實強化黨內監督。”
(六)完善問責機制,嚴格責任追究。
責任不清,監督就沒有根據,必須強化責任界定和責任追究。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上級紀委要把下級‘一把手納入監督重點,發現問題線索及時處置。”要按照“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原則,建立上級監督機構監督責任追究制度,凡對下級“一把手”監督不力的,要追究上級監督機關的責任。加大對“一把手”問題線索的處置力度,對存在問題的“一把手”要采取誡勉、調整等組織措施,及時處理,對涉及“一把手”違規違紀的案件,要敢于碰硬,一抓到底,確保震懾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