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情境教學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鐘愛,已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
余文森教授說過了這么一句話: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湯,知識好比鹽,知識必須要融入情境中,學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可見,創設教學情境多么重要啊。因為有了情境數學教學就會煥發生命活力,只有在現時的情境中學生才會感到數學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 情境創設要有明確目標,創設具有引導性的情境
情境創設就是為了有更新的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而情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學目標不同,創設的情境也各異,因此創設情境過程中,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真理于情,情境交融,情通理達,增強體驗,提高實效。所以情境創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遵循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認知規律,用具有引導性的提問來發揮教學的最大效果。而引導性的提問就是充滿了“數學味”的提問,這種提問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并能為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提供數學方面的支持。
二、情境創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現實的情境
[案例二]:《最大公約數》教學片斷
師:“王老師有兩根木棒,一根長12厘米,另一根長18厘米。想把這兩根木棒截成同樣長短的小段(整厘米),王老師可以怎樣截呢?”生:(四人分組交流):“可以怎樣截?有幾種截法?”組織大家交流,得出:分別可以截成1、2、3、6厘米。師:(追問):每段4厘米不行嗎?為什么?生:(反思):想到每段必須同時是12和18的約數。最后建立模型,嘗試解決。師:如果一根長24厘米,另一根長36厘米,把這兩根木棒截成同樣長的小段(整厘米),可以怎樣截?生:在交流基礎上,得出“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這幾個概念。
本案例中,如果讓學生直接從幾個數中找出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學生很容易掌握。但關鍵是學生很難把這一內容的學習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通過以上情境教學,從公約數的運用入手,學生印象深刻,以后碰到類似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因此,在情境創設中,一定要從生活出發,盡可能真實。
三、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創設有趣的情境
學生的學習是以現有的認知發展水平為出發點的。情境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對小學學生而言,“現實”情境更多意味著與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觸摸到的事和物。顏色、聲音、動畫成為他們喜聞樂見的主旋律,因為美麗生動的童話寓言故事、活潑有趣的游戲、直觀形象的模擬表演等呈現形式吻合這一學段的兒童天真、愛幻想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因此我們在圍繞某一知識點創設情境時,教師應多“蹲下來看孩子”,試著以兒童的眼光看問題,以一顆童心接近孩子。
四、情境創設要多樣,創設具有探究性的情境
(一) 創設懸念性的情境
利用小學生心理特點“好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懸念式問題的設置,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開啟學生的思路,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加強記憶,有利于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發展智力。
[案例一]:教學導入
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猴王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①1塊,猴②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個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③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嗎?”生:“同樣多”師:“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猴④要4塊,猴⑤要5塊,那么猴王又該怎么分?”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著,百思不得其要領時,師說:“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你們就知道了!”
本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師巧妙設計并自然地引出問題,深深是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情境的創設是生動有趣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生在情境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王國,享受數學知識的樂趣。變枯燥的數學知識于充滿樂趣的情境中,又不超脫和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相互競爭性的情境
小學生好勝心強,競爭意識強,上進心足。利用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也有利于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良好的競爭意識。
(三) 創設爭論性的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不受陳規的約束,通過變換命題、變換解法、變換圖形等方式,提出新見解和異議,探索解題的捷徑,培養其應變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因為爭論是不同思維活動互相碰撞的最直接、最具體的表現形式。在爭論中,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往往能迸發出創新的思維火花,智慧也就應運而生。
(四)創設開放性的情境
把問題情境開放化,就是把學生投身于一個思維策略與解題方法不惟一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因此創設有趣的、有懸念的、有競爭的、有爭論的和開放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將是其獲取知識和發展思維能力最大的動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發生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直接的內驅力。
(五) 情境創設要豐富手段,摒棄浮華而追求實效
創設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體的演示,語言、實物操作、教具演示、研究活動甚至教師的手勢、體態、表情都可以創設情境。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不能為追求時髦的“情境教學”而盲目地創設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明確其根本目的;創設的情境不僅要緊密聯系生活,更要蘊涵豐富的數學信息;情境創設不僅應具備多媒體所展示的多彩畫面,更應在適當的時候甘愿舍去其華麗外衣,追求真實有效的教學。總之,情境創設應該服從和服務于數學課堂,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結論與思考
數學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和諧、完美、有規律,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應用價值,通過交流鍛煉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要實現教師運用良好的情境創設讓小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就要用心做到“情融于境 境融于情”。通過情境創設更好的教學,通過情境創設更好的學習數學,通過情境創設更好的使用數學,讓數學與小學生在情與境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