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
2018年春節期間,市場上的毛雞價格和雞肉價格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漲幅。日前,筆者走訪各地農貿市場時發現,上游毛雞的出欄價格在持續下降,而且降幅還比較明顯,但是終端市場的雞肉價格卻一直保持高位。雞肉價格為什么沒有跟著毛雞價格一起下跌呢?
卓創市場分析師劉曉瑩表示,按照規律,春節過后,市場上的毛雞供應量增多,需求量卻有所下降,因此毛雞價格有所下降才比較正常。但筆者了解到,春節以后,市場上雞產品的綜合均價從每噸1萬元降到了9600元,每噸只有400元的跌幅。在正常情況下,上游毛雞價格每下滑0.1元/公斤,雞產品的綜合均價也應該每噸減少200元。劉曉瑩表示,最主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春節前毛雞的價格為8.2~8.6元/公斤,相對比較高位,市場當時的屠宰成本很高,這種情況下,食品廠年后低價賣貨的意愿不是很強烈,所以他們下調產品價格的意愿也比較小。另外,春節后也是雞產品的消費淡季,現在產品經銷商進貨的積極性也都不太高。所以,即使現在食品廠大幅度地下調產品價格,經銷商也不會大幅進貨。
市場上毛雞存欄量多,而銷售商對雞肉產品的進貨積極性不高,最近肉食毛雞的供應鏈條的確有些尷尬。但是,這種局面并不會持續太久。分析師劉曉瑩表示,后期市場對毛雞和雞肉的需求量會慢慢增大,到時毛雞價格會有所上揚,雞肉價格也會逐漸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