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光
摘 要:如今,我國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高層建筑是一個封閉的空間,人們長期處于一個封閉的房間中,鄰里關系逐漸淡漠。人們在擁有了舒適居住條件的同時,也渴望深厚的鄰里感情。文章分析四合院的特征,分析交互設計在現代城市社區中的應用,分析四合院空間形式對現代社區景觀設計的影響,從而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提升居住質量。
關鍵詞:合院式;傳統民居;社區景觀;交互設計
近年來各類高層建筑層出不窮,人們長期在封閉的環境中生活,鄰里關系淡漠,人們越來越向往四合院的生活。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鄰里關系非常好,院子里有各類植物和動物。中國傳統的民居文化的應用加深了鄰里關系,但是現在城市建筑取代了舊居。基于這種背景,傳統民居的研究非常重要,在居住環境設計中,盡量挖掘人性化的居住環境設計,使居住環境更加和諧。合院式的傳統民居在南方和北方地區呈現出一定的差別,但是其都可以形成一個寬闊的院落空間。本文主要分析合院式傳統民居的空間組織形式,對建筑外圍延伸的院落空間的融合方式進行分析,繼承中國傳統民居空間形式,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互。
一、合院式民居典型代表
(一)四合院的形式特征
四合院是一個非常寬闊的院落,周圍有圍墻,是常見的合院式建筑,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坐房構成,庭院的面積非常大。庭院指的是四合院的內院,人們可以在庭院中種植植物,也可以飼養動物。人們在庭院中穿梭,也可以駐足在庭院中欣賞風景和納涼,人們可以于夏日聚集在庭院中交流和納涼,增加了人與人見面的機會,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二)四合院的空間特征
城市居民現在一般都是居住在高層住宅樓中,居住空間都是用單元和門牌號來表示。高層住宅的空間以門和墻壁來劃分,在一個較大的空間中再劃分出小的空間,這些空間通過門和窗劃分,人們長期處于封閉的環境中。四合院主要是以庭院為核心,院落設計在房屋的中心位置,房間分布在周圍,各個房間非常獨立,人們關起門來就能享受獨立的空間。人們打開門后就能直接與外界聯系,院落是人們活動的共同中心,將周圍的房間聯系在一起。
高層建筑的戶型面積一般在60~120平方米,在居住環境內,人均綠地面積非常少。四合院中院落數目可以自行設計,土地面積大小可以根據房屋的設計決定,大門與倒坐房和垂花門形成一個空間為東廂房,正房和西廂房之間形成二進院落,正房和后罩房形成三進院落。在廂房與耳房之間留有很大的面積,人們可以一起種植花草,形成一個個富有層次感的空間。四合院內的綠地面積也可以根據人們的喜好設計,植物主要集中在內院中。內院是住宅的中心,人們過往穿梭環節中,院內的道路會形成十字形。這種院落的形式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們在院落中形成很強的歸屬感。與現代住宅樓的封閉環境相比,四合院提升了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性,為人們提供一個寬敞的交互空間,更加方便人們聯系。
(三)四合院的空間組織形式
很多四合院都不會設計專門的花園,一般都是在庭院中根據人們的喜好種植花草,放置一些植物對建筑進行點綴。有些院落中會涉及池塘和假山,使空間內形成自然景色,使居住環境更加宜人。
1.內向型的空間組織形態
這種四合院一般都是與外界隔絕的,顏色也以灰色的質樸特征為主,門一般都設置在東南角,將內外空間完全隔絕,體現了內向型特征。四合院的周圍都是圍墻,勾勒出外部形態,空間也是用圍墻劃分,具有很強的防御性效果。從四合院的內部分析,住宅的中心設置院落,先確定好中心院落,然后再設計周圍的建筑,從而為人們提供很好的交流場所。
這種空間結構是一種典型的內向型的空間設計,人們借助這種空間結構的設計,在空間內休息會更加安心,而且人們的交互行為也更加便捷。在現代高層建筑中,建筑的設計強調人們擁有個人空間,而且建筑在設計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很多社區在設計中都選擇了封閉式的設計方案,可以提升對外界的防御效果,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減少。
2.小環境的自平衡性
在傳統的四合院中,所有的建筑都是環繞天井進行,在北方地區冬季氣候寒冷,一般都是采用坐北朝南的方式,而且室內的空氣流動情況非常好。庭院的面積非常大,人們在庭院中納涼可以感受到清新的空氣和花香,這種環境非常適宜人居住。
四合院采用四面圍合的方式,可以帶給人們一個較好的空間,將外界的喧囂通通隔絕,而且內部的通風可以保障。院墻非常厚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夏天起到隔熱的效果。但是反觀現代的高層建筑設計,一般都是采用樓與樓之間層層疊進的方式,外圈的樓層很高,內圈的樓層很低,內環境非常封閉,不能較好地滿足小氣候的微循環,而且能源消耗量大,不能形成自然的低碳生活空間。外圈的高層建筑與喧囂的街道融為一體,不能帶給人們安靜的空間。
二、交互式設計在現代城市建筑中的應用
(一)交互設計的概念和目標
交互是互相的意思,是二者相互影響的意思。在進行空間設計時,應該堅持以居住者為中心,實現各個居住者的互動,并通過設計方法呈現。交互一詞最早是在互聯網行業中使用,現在交互設計不僅僅在互聯網行業中應用,同時在很多領域都有涉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交互,而且交互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人們在交互中更加注重體驗。在住宅空間的設計中,人們實現人與景觀的互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日益密切。交互設計方便了人們之間的溝通,充分借助環境為人們搭起溝通的橋梁。
(二)交互設計在公共環境中的展現
交互設計中堅持以人為中心,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和諧,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交互設計被廣泛應用。交互設計也被應用到了住宅設計中,從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現在很多小區都非常注重景觀的設計,人們在景觀中實現交互性。生產性景觀是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勞作中產生,并且結合了人們的生產成果,在種植業、林業和漁業中都有涉及。
三、四合院空間形式對現代社區設計的影響和啟示
(一)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鄰里關系
在城市中,土地價格非常高,高層建筑非常多。城市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他們下班后一般不會與鄰里交流。緊張的人地關系導致建筑住宅樓層越來越高,而且在城市中高層建筑已經成為主流。面對大量的高層建筑,人均綠色占有面積不足。高層建筑給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不便,而且住宅風景區的吸引力差,不能成為人們交互的場所。
(二)四合院空間形式的改造
在傳統的民居中,空間非常狹小,一戶四合院是四代人一起居住,在住宅的設計中充分借助建筑空間的布局。近年來,在建筑的設計中,人們又想借鑒四合院的設計方案。四合院的設計也借鑒了過去平方設計的方案,只不過由一層變成了兩層,與過去四合院后罩樓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北京的南池子設計中,結合了四合院和單元樓的特性,將傳統的四合院和現代建筑的特征結合,確保居民可以過高效的現代化生活,又結合四合院相對獨立的空間的設計,為鄰里交流提供方便,在信息的傳遞上更加高效,可以打造非常和睦的鄰里關系。
在城市中人口非常密集,所以居住區不能像四合院一樣形成獨門獨戶的院子,但是四合院的組織形式還是值得借鑒,在保持傳統的院落形式的基礎上,可以確保鄰里之間更多的聯系。
(三)現代社區景觀設計對四合院空間形式的借鑒
1.過渡院落——半公共交往空間的設計
半公共空間是相對于公共空間進行設計的,由于現代建筑中出現交往缺失的問題,很多小區都設計半公共性質的空間,或者是絕對私密的空間。各個空間采用外墻硬性分離,二者之間缺少空間的過渡。在傳統的民居院落后,一般都采用廊道加強聯系。所以,在住宅小區內也可以設計庭院入口或者單元入口,這里人們可以經常碰面從而加強聯系。
在現代住宅小區內,可以在宅前設計半私密空間,從而確保領域層級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在單元的入口處可以加寬小路,擴大地面的面積,為住戶提供交往的空間。
2.垂直的院落——交往半私密空間設計
在住宅小區內設計半私密空間,為人們提供戶外的交流空間。在現代高層建筑中,住宅小區戶前空間比較小,要改善這一問題,就要改善交通空間,擴大走廊、樓梯間和平臺的面積,盡量提升入戶空間的面積,使居民可以在一個合理的距離內。在高層住宅中,住宅內部的交通面積非常狹小,所以要充分結合電梯室前的空間,確保室內外的溝通,這樣人們在等電梯時也能看到戶外的風景,居民一起等電梯也可以加強交流。
四、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在享受到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之間的交流在減少。人與人交往的缺失會導致人們的內心世界空虛,所以,應該借鑒四合院的設計,在建筑設計中增加人們交流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楊慧,許航,何疏悅.合院式傳統民居對現代社區景觀交互設計的影響與啟示[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7,(04):72-76.
[2]孫志遠.基于大眾行為的濱水公共空間景觀交互設計解析——以桂林市穿山公園為例[J].南方園藝,2017,(02):35-38.
[3]李悅.立體綠化景觀裝置的“交互設計”探索[J].裝飾,2016,(09):138-139.
[4]丁明靜.基于景觀交互性設計理念的線性游憩空間優化——以合肥市三十崗濕地保護工程的游徑設計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2):115-119.
作者單位:
吉林省動畫學院電視與新媒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