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安徽省合肥市市民張某正值壯年,是家中的頂梁柱。然而,因為一次去他人家中做客飲酒導致永遠離開了人世。張某的家人為了討說法將對方起訴至法院。
張某家人訴稱,2017年3月5日晚,張某應邀去潘某家中做客,期間二人一起喝了潘某自制的楊梅酒,酒后下樓時,潘某不慎從樓梯上摔下,張某協同潘某妻子將潘某送上了120救護車,之后張某就離開了現場。 “從那之后家人再也沒有聯系上他,直到第二天有人發現他已死于轎車內,轎車停在潘某家門口附近。”張某家人稱,張某的死亡是生前與潘某大量飲酒導致的,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事后潘某和妻子僅顧著自身的救治,完全不顧張某的情況,沒有盡到對張某的安全注意義務,存在不當,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據此,張某的家人將潘某和其妻子訴至瑤海區法院,要求兩人賠償各項損失共計26萬余元。
法院審理查明,張某是第二天被人發現死于自己轎車內,距潘某家100米左右。警方勘驗記錄載明,張某口腔見暗紅色泡沫,右手掌見少許擦拭狀血跡,體表未見外傷性創傷,排除他殺可能。
法院審理認為,潘、張二人在一起喝楊梅酒,潘某醉酒,張某死亡后口腔有暗紅色泡沫,右手掌見擦拭狀血跡,泡沫可以認定死者飲酒過量,泡沫中有血跡可以認定死者飲酒過多導致器官出血,可以認定死亡與飲酒有關。潘某作為邀請人,有一定過失,應承擔賠償責任,其妻當時已經睡覺,沒有參與喝酒,不承擔責任。因潘某是過失,承擔10%的責任較為合適。據此,一審法院判決,潘某賠償張某家人近7萬元。雙方均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近日,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律師說法
共同飲酒者要盡到以下4項義務:
一、互相提醒、勸阻義務。
二、有效勸阻同伴酒后不要從事具有危害自身安全或法律所禁止行為的義務。
三、照顧、保護、救助義務。
四、妥善安置義務。
方愛國提醒,強迫飲酒、惡意勸酒行為是對同飲者生命健康權的直接侵害,同飲者需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