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生
案例:
夏女士雖然已經超過退休年齡兩年,但覺得自己仍然具有勞動能力,并且有著強烈的勞動愿望,加上一家公司需要她這樣的人才并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夏女士不顧家人的反對,于2016年11月初到該公司入職了。誰知,僅過去1個月,夏女士上班期間在公司樓梯上不慎滑倒,造成右臂骨折,多處軟組織損傷。兩個月后,當夏女士向公司索要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費用時,卻遭到公司拒絕。理由是:夏女士超過法定年齡就業,不屬于勞動法保護的對象,不能認定為工傷,更不能享受工傷待遇,只能自食其果。
以案說法:
該公司不能做“甩手掌柜”。的確,國家規定企業職工退休年齡為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也指出:“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即勞動者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不再屬于《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律的調整范圍,不能依照《工傷保險條例》來認定工傷。但這并不等于夏女士不能索要賠償。因為夏女士與公司之間雖然不能認定為勞動關系,可雙方已經形成民事法律上的雇傭關系,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該解釋第九條第二款還指出:“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定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