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編者按:“這樣東西你還敢吃嗎?致癌!比砒霜還毒!”“××和××配在一起吃,想不到讓他后悔不已!”“老中醫告訴你一個簡單的小動作”……您的微信朋友圈是否也曾被這類養生保健的帖子“霸屏”過?無論逢年過節,還是日常起居,您的家人是否也對此“深信不疑”并“奔走相告”?本期匯集一些事件真相,為您“粉碎”一波養生謠言——
謠言一:“晨起喝淡鹽水可排毒”
澄清:早晨起床后空腹喝鹽水,不僅無益,反而有可能導致血壓升高,有一定的健康風險。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對鹽的需求量很小,每日僅需4~6克,日常飲食完全可以滿足。只有在大量出汗或有其他特殊需要的情況下,才有必要飲用淡鹽水。
對高血壓病人或伴有高血壓的其他疾病患者(如糖尿病等)來說,增加鹽的攝入量還可能升高血壓,導致病情波動。比如心臟病患者,由于晨起是一天中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候,血壓也達到第一個高峰,這個時間段也是病情波動最危險的時期。如果長期晨起喝淡鹽水,無疑會促使血壓升高,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病變。
謠言二:“喝咖啡會使皮膚變黑”
澄清:事實上,喝咖啡并不會影響膚色,反而因為其超強的抗氧化力,對皮膚有延緩衰老作用。有的人覺得咖啡喝多了人也變黑了,其實這并不是因為咖啡能“著色”,而是因為咖啡因的脫水效應會帶走皮膚中的一部分水分,令表皮細胞水分不足,導致看起來膚色暗淡。實際上,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身體缺水,只要稍加補充水分,很快就能恢復原來的膚色。
謠言三:“每天需要喝夠8杯水”
澄清:每個人所需要飲用的水量并不相同,水喝多了不但無益健康,還可能造成腎臟的負擔。人體攝取的水分除了經由排汗或呼吸時排出外,仍需經由腎臟來代謝,如果水喝得太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造成腎臟功能衰竭,反而影響健康。而且,體內的電解質會因為被太多的水稀釋,引發電解質不平衡的危險。
機械地認為要喝夠8杯水,顯然忽略了人體在日常飲食中也會攝取水分,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飲料都帶有水分,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水反而應低于1600~2000毫升,對于腎臟病或心臟病患者甚至需要限制飲水,以免危及生命。
謠言四:“紅酒泡洋蔥,治療糖尿病”
澄清:洋蔥主要成分是含硫化合物、類黃酮化合物、苯丙素酚類化合物、甾體皂甙類化合物、含氮類化合物、前列腺素類以及鈣、鐵、磷等微量元素。
但紅酒泡洋蔥不管是降脂降糖、美容養顏,還是對治療痛風等,目前都未提供可靠的實驗證據。而紅酒畢竟含有酒精,過量飲用對健康不利,更不能盲目飲用。如果已經患病,一味迷信反而會延誤病情。血糖太高的患者一定要吃藥,不然耽誤下去,可能會引起糖尿病并發癥。
謠言五:“晚上鍛煉等于慢性自殺”
澄清:從運動醫學的角度看,晚上跑步更科學。只要掌握好運動強度,晚上跑步還會讓人睡得更香。據專家介紹,早晨剛起來時,人體各臟器的運轉仍處于較低水平,這時候鍛煉,對于心血管功能比較脆弱的人來說是較危險的。而人體的活動能力在晚上被充分開發出來,這時候跑步,身體更容易適應運動節奏。晚上適度運動產生的輕微疲勞感需要香甜的睡眠來解除,這就使得運動后的睡眠質量大大提升。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堅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鐘。
謠言六:“桃子與西瓜一起吃會中毒”
澄清:新鮮的桃子和西瓜都含有豐富的水分、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酚類物質,西瓜中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對人體健康有益。二者同食并不會產生所謂的食物相克。夏季天氣炎熱,多吃不同種類的新鮮水果也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流失的水分,還可以達到營養成分的互補,也是我們推薦的食用方法。
但也要注意,一定要做到食不過量。在炎熱的夏季,吃了西瓜或桃子導致出現腹痛或腹瀉的原因可能是西瓜或桃子不新鮮;食用冰鎮水果導致腸胃受刺激;新版的《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水果類的攝入量為200~350克,所以即使再喜歡吃,也要控制好攝入量。
謠言七:“雞精、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澄清: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味精因含谷氨酸鈉,雞精含鹽和味精、香辛料和添加劑,都是高鈉食物。其主要危險實際上是指食用雞精、味精對高血壓病人不太好,還可能會干擾幼兒的氨基酸平衡。所以高血壓病人和兒童,盡量不要食用這兩種高鈉的調味料。
謠言八:“隔夜茶致胃癌、肝癌、食道癌”
澄清:首先,二級胺類物質并非茶湯中所特有,而是廣泛存在于很多食物中,尤以腌臘制品中含量最多。即使是隔夜茶,人們從茶湯中攝取的二級胺類物質數量也極為有限,遠低于人們從任何一種主食或蔬菜中攝入的量。
再者,二級胺類物質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而是需要在特定條件下與硝酸鹽共同存在,并發生化學反應才能形成亞硝胺。并非茶湯中含有二級胺類物質和硝酸鹽就會產生亞硝胺。據研究,亞硝胺要達到每公斤體重吸收100~2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盡管“隔夜茶”中可能含有亞硝胺,但其含量根本不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