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
縣文化館是由縣政府設立的為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組織輔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有八項,分別是:
1.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眾文化素質,促進當地精神文明建設。
2.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指導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建設,輔導和培訓群眾文藝骨干。
3.組織并指導群眾文藝創作,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理論研究。
4.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展示、宣傳活動,指導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
5.建成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開展數字文化信息服務。
6.指導下一級文化館(站、中心)工作,為下一級文化館(站、中心)培訓人員,并向下一級文化館(站、中心)配送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
7.指導本地區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兒文化丁作。
8.開展對外民間文化交流。
近年來,在國家和地方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支持下,全國的許多地方建成了設施達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館,音樂、舞蹈、書畫、教育培訓、戲曲等活動室應有盡有,電腦、音響、視頻等電子設備齊全,現代化的硬件建設基本到位,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令人欣喜。
但由于文化館的各項軟件建設持續不到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滯后于當前社會的發展。簡而言之,文化館的軟件建設存在以下問題:
一、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領導越位,文化館職能被弱化
一是受社會大氣候影響,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方針下,為了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文化搭臺工作基本上都由地方政府領導指定部門負責,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包括春節等重要節日文娛活動,文化館只是個跟班,輔助做些工作;二是在文化館負責舉辦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在選拔節目環節,不斷受到主管部門一些領導的不良干擾,部分人情節目被人為確定,使得整個活動含有一定水分。在這種情況下,文化館角色被弱化,文化館的領導及人員成為大小辦事員,沒有能夠發揮自己文化建設主力軍的作用。
二、工作隊伍建設不夠到位
文化館職能不少,工作類別多,要想干好必須要有一支精干的人才隊伍才行。據調查,現在各地的文化館雖然人員不少,多數超編,但工作仍然不能有效開展起來,究其原因,既有多年來體制的弊端,又有現時公開招聘中存在的不足,致使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進不來,不懂專業的人員卻進來了。而原來懂專業的少數人員因為工作需要又被安排到了其他崗位,種種因素導致現今的文化館專業人才青黃不接,真正能干工作的隊伍建設不夠到位,需要專業人員完成的組織、策劃、培訓、創作、調研、輔導等工作無法進行,嚴重影響了各項群眾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工作制度建設不夠到位
提起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說,文化館制度不少啊。是的,從書面上看,文化館責任制、工作制、聘任制、衛生制等等制度齊全,那么請問,為什么這么多年在現代化硬件設施到位的狀況下,文化館的各項工作依然沒有看到有多大起色呢?究其原因,一是人事制度僵化,領導任用存在弊端,能上不能下;二是工作職責不清,有職責不認真履行,人浮于事。三是獎懲制度制定不到位或不認真履行,“好人”思想作怪,工作好壞一樣對待,缺乏工作激勵機制。
四、財政資金支持不夠,現有資金發揮功用有限
近年來,雖然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但現有財政資金對于現在的文化館的工作需要來說,還遠遠不夠。如上面所述,文化館承擔的職責頗多,工作的對象甚眾,工作內容也很廣泛,需要較多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引進人才、購置必要的交通工具、舉辦大型群眾活動等都需要資金,資金缺口較大,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期對文化館的工作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一)政府要切實放權,放手讓文化館去工作
在十八大報告確定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文化建設被放在了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平齊的位置。這是因為,文化建設具有價值牽引和人文塑造作用,是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關鍵環節,對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關系的和諧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建設中,政府需要做到“不缺位”和“不越位”。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堅決放手。就是說,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政府和主管部門,只需要做好原則和方向把握就行了,具體的工作思路、方法、步驟等全由文化館來做。這樣,政府和主管部門輕松了,文化館的職能被激活了,文化館就能主動去想工作、去干工作,日常文化工作就能正常很好地開展起來。
(二)嚴格招聘紀律,切實把人才招進來,將工作隊伍真正建設好
一是對現有人員進行梳理,通過公開考評,將還能夠留下來的少部分在職人員保留,將不適合的人員清退出去;二是根據當地文化館實際需要,公開招聘人員信息,從登記報名到筆試、面試均有文化館組織的專家組進行嚴格把關,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實學的青年人才選進來,三是把原來有經驗的安排其他工作的專業人員調回來,四是把退下來的愿意繼續發光發熱的老專家請回來,從而建成一支既有活力又有經驗的老中青三結合的隊伍,才能真正做好政府交辦、人民期望的群眾文化工作重任。
(三)健全完善各項工作制度,發揮文化館應有工作效力
首先,完善人事制度。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什么樣的領導,就有什么樣的單位。一個健全的領導班子,一個精明強干的領導,會使一個單位生機勃發。所以,人事制度制定的關鍵是領導選拔制度,領導選拔一定要和任職監督制度相結合,確保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真正把品才兼優的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把不合適的人員請出去,盤活文化館的整個工作。第二,切實制定好各項工作崗位責任制,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所用的人給予大力支持,不干擾他的工作,讓他放心開展工作。第三,切實完善有效的工作激勵制度,增加末位淘汰制度,并堅決予以履行。對個人責任目標完成的多少、好壞、優劣等進行公開考核,按照激勵制度進行不折不扣的獎罰,鼓勵先進,督促后進,增強工作凝聚力。
(四)繼續增加財政投入,加強資金監管,真正將資金用在刀刃上
目前,有限的財政資金遠不足以支持文化館各項活動的有效開展,建議繼續增加財政投入,或根據國家政策,引入社會資金,搞活文化建設。同時,對財政資金進行運營監管,定期審計,確保專款專用,真正將有限的資金用在需要用的文化活動上,發揮最大效用,為文化建設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媒介。群眾文化活動的良好開展,人民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和滿足,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開展好文化建設,為我國當今的現代化強國建設輸送營養和動力,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