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明
摘要:人文精神是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推動時代進步的有效工具,作為社會中的個體,更應該遵循人文主義精神。高中語文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對人文主義精神的滲透和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對人文主義精神的滲透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內涵,有利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塑造學生高尚的品格,對其綜合素質提高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就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問題的現狀和有效促進人文精神滲透的策略做了如下幾點的分析和建議。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滲透策略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人文精神不夠重視的現狀分析
(一)忽視人文精神的教育
現在很多學校的高中語文教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他們比較年輕,缺少社會經驗,生活閱歷的極度缺乏導致對他們自身人文精神的感受不足,就不能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 受傳統教育思想模式的深刻影響,目前大多數的高中語文教師仍然采用原始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對課本知識過分尊重和依賴,對學生采取填鴨式教學的方法進行強制灌輸,把課本當作教學模板,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忽視對人文精神的有利滲透。即使課本的文學作品和古詩詞中有對人文精神方面的闡釋,教師也當作視而不見,無法讓學生真實體會到人文精神的內涵,一些文學作品中描述和體現出來的人文力量也得不到學生有效的發揮。
(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以人為本”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重視,教師只扮演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角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仍然是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他們只是對課本內容照本宣科,對學生也是進行知識的強制灌輸,不給學生參與討論和實踐的機會。學生在下面乖乖地扮演聽眾的角色,對教師的授課也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長期下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就容易讓他們產生對課堂教學的厭煩,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此外,為應付高中考試,很多教師對語文課程的設置不太合理,側重對學生修辭手法和語法的應用,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創造能力不重視,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不能有效提高。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有效滲透的策略
(一)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人文精神的涵養
教師為適應現在教育事業的改革,應該在教學方法上做一些有效的改進,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人文精神的有效滲透也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例如,運用討論法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要講的課本內容,然后再讓他們找出哪一段是關于人文精神方面的敘述,讓他們自己體會文中的人文涵養。
比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篇文章,可以給學生安排閱讀任務,讓學生之間對其中令自己感觸最深的片段進行積極的討論。有的學生選擇了“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這段內容進行相互討論,在討論的時候體會作者當時既無奈又無助的復雜心情,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影射點。
(二)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
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和組織者,自身的素質要相應提高,尤其是人文素養。高中語文教師要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人文知識,才能更好地對學生傳播人文精神。通過簡單的課堂說教根本不能有效的實現人文精神的貫徹,需要學生親自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來切身體會才可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的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感染學生,用自身的素質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用自身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高尚靈魂,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這些都要求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讓自己成為高品味和高素質的代表者,發揚自己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精神,用多變生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所在。
(三)充分挖掘課本內容中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在高中語文的教材中,收入了很多文學經典名著和詩詞歌賦,每一篇都蘊含著獨特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底蘊。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課本內容中的人文精神,把學生的人文精神素質培養,當作教學中的重點培養任務,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經典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描述了作者對月抒懷,向世間所有的親人表示誠摯的祝愿,增添了積極奮發的意蘊情感,自身處境的寥落并沒有使他變得心灰意冷,蘊含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意境在里面,這是人文精神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感受力,促進自我情操與價值的超越。
總結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非常強的學科,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有很大的影響。雖然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的培養滲透現狀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改善多種教學方法,創造人文精神培養的學習氛圍,提高高中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容,促進學生自我價值觀的提升,讓學生體會人文精神的涵養和促進人文精神的滲透。
參考文獻:
[1]張蕊.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J].考試周刊,2017,(16)
[2]郭臣.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課外語文(下),2017,(3)
[3]陳永平.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芻議[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