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愷
摘要: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模式,積極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采取新型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物理學習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以前,有些學生習慣于指望老師”滿堂灌”,對老師產生依賴心理,不主動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些同學表面上靜坐在那兒,倒底有沒有聽講,聽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對其聽課效果老師并不知道。這都是傳統教學老師對學生單向傳輸知識帶來的弊端。
其實,課堂是提供給師與生研究探討問題的場所,可以采取對話式互動教學。以對話、聊天、討論的形式取代傳統的空洞枯燥的理論學說的說教形式,可以避免傳統教學師對生單向傳輸知識帶來的弊端。這種教學活動面向最廣泛的學生群體,注重每個人的參與,盡可能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接受和理解知識,自學能力可以得到加強,同時注意利用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而使他們集體提高、共同進步。采取對話式互動教學,既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體現了老師的民主、師與生的平等。在課堂實踐時,運用下面兩種手段,雙管齊下:
(一)不斷對學生進行智力激勵
課堂上,不斷鼓勵學生,每位同學都能學好;不斷地激勵他們,哪怕點滴的進步。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后,就會更加自信,從而爭取得更好的成績,超越自己。
(二)從自身錯誤中學習來得最快
從平時作業和考試反映出的問題來看,有許多同學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課堂上有必要把此作為重點,師生通過討論進行”打假”、”排雷”。這些誤區的來源一般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客觀的錯誤觀念,老師根據經驗提出來讓學生分析;另一方面是學生頭腦中的主觀誤解。老師可以隨機提問,找出學生頭腦中的錯誤觀念,取出來剖析、討論,既可以警醒學生本人,又可引起一些思想不集中者的無意注意,最大面積地澄清并掃除學生腦中的錯誤觀念。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已經在初中學習中有了一定的認識,加上高中物理知識中繁瑣的物理課程,學生對高中物理的理解度會極大的下降,那么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將一些復雜的物理知識變的很簡單化,然后再將簡單的知識變得復雜化,尤其是學生對新教材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這樣的情況面前就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一般來講,自主學習是學生們在學習一種很受大家喜愛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教學問題,問題的難易程度一般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同時問題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有啟發性和引導性,即教學中努力創造條件,增強趣味性,把學生的直接興趣轉化為對物理學科持久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刻苦學習。
三、明確教材,提高學習
作為一名高中物理老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讓自己非常熟悉整個高中物理知識體系,熟悉物理知識中的主體內容,同時要對高中物理課本中的每個章節在整個高中階段的重點知識做詳細的了解。有了對知識的詳細了解以后,就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分清層次,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劃分。此外,教師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最好先講解一些容易使學生進入誤區的知識點,給學生們打好提前量。如在學第一章“力”時,就可以事先提醒學生:在摩擦力有無和方向的判斷上會出現較多錯誤;第二章中對“加速度”的理解上會出現許多誤解等等。這些措施都會給學會一定的心理預警,使學生遇“難”而不慌。
四、多媒體的有效應用
物理知識是集理論與實驗于一體的知識科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很多理論知識暢言得如火如荼。在語言上能把高中物理講解透徹,但是一味的講解就算是講生動當遇到那些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的難點和重點時候也很難讓學生理解,反而教師越講解越累,學生是越聽越糊涂。慢慢地又開始了對物理知識的厭倦。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它是教學中最直觀最形象的工具,它勝過教師的萬語千言。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那些很難“說”清楚的知識形象化,如人造衛星、宇宙速度、各個行星的運動情況、直線運動和受力分析等。還可以將那些看起來很復雜的知識點變得系統化,如電與磁、電動機與發電機的關系等。在課余時間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關于物理知識的科教片,而這些是教師用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如觀看《宇宙無限》、《霍金的宇宙》等,讓學生對萬有引力、黑洞的知識有一個更深的認識,并且霍金自身的狀況對學生來說是無形的德育教育,激起他們學好物理的欲望。
五、理論與實踐結合
在物理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處理上,首先,課堂教學要全面反映物理學與技術、社會的廣泛聯系,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代科技發展的實際出發,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要求。其次,教師要落實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實踐能力的核心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表現為質疑探究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建模計算能力、交流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開展與實踐相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實踐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懂得所學知識的用處,最重要的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動手”,通過實踐檢驗物理規律。學以致用,通過運用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是素質教育的精髓之一。在日常生產、科學實驗、社會生活中有許多有關物理的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對其進行解釋。這樣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郝杰羽.《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學苑教育》,2010年19期
[2]楊麗.《利用導學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關鍵》,《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