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學翠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高中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的方法,它的運用得當能對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創設不同方式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積累知識,指導以后的學習,形成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境;創設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主體意識,及時調整其學習的策略,找到一條適合學生本身發展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情境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起到這樣的作用。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情境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和體驗,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創設適宜的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從而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 鳴和靈感上的激發。
一、情境創設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對于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非常適用,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實用價值有效提升了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首先,情境教學使得課程更貼近生活。在高中階段,語文教材的內容編排中以散文、古文、現代白話文居多,雖然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基礎素養,但是也給教學帶來的一個不小的難題,即教材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教學法的使用,就有效解決了這一情況。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明國時期學生運動的圖片或一些名人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評價,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背景資料,從而更能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出魯迅先生文章的深刻。
其次,情境教學有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啟發。雖然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考試的壓力與年齡的增長都使得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高中階段呈現原地踏步的情況。情境教學法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其本身也給學生提供了適當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的課堂不呈現單一的模式化,更具可塑性和創造性。“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班級的學生對于同一情境的想象與創造力也有所不同,這也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學習。
最后,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情境教學法的使用,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課堂和主導課堂的機會,情境的創設也更容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這種環境下,更有利于讓學生保持積極、愉悅的學習心態,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快速、準確的對新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獲取和記憶。讓學生更積極熱情的參與語文課堂的學習和活動,即在情境中獲得知識,又有助于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巧設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情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情境,教師設置有價值的問題,營造適當的氛圍,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在問題面前激起求知的熱情和探究的渴望,啟發他們積極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與實踐的精神。問題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效果顯著,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教《鴻門宴》這一課時,教師肯定要問及故事中的兩個關鍵人物——項羽和劉邦的性格特征,這一點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就能準確回答出來,如果局限于此就不能創設更深層次的問題情境,其實可以就此追問學生這二人的性格特點和他們最終的結局有沒有什么關系?有人說項羽在鴻門宴上的行為是“婦人之仁”,但也有人說是“君子之度”,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這兩個問題能充分拓展學生的關注視野,有效激發他們發現新問題、探究新知識的欲望。盡管項羽的慘淡結局和他剛愎自用的性格有莫大的關系,但在課文中讀者還是能感受到項羽率真的個性,這是傳記文學的特點使然。學生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自然就能提高對課文的認識。
三、利用角色扮演,體驗課文情境
為了創設教學情境,我們也可以根據書中人物的要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起到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引發學生創造活力的作用。另外學生通過對話表演能夠對書中人物的性格把握的更準確,而且當課本當中的人物鮮活的出現在大家面前時,學生馬上就進入了課文描寫的情境中,學習熱情立刻變得高漲起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例如,在學習《鴻門宴》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把書中不同的角色如劉邦、項羽、范增、張良、樊噲、項梁等分配給不同的學生,先讓他們進行分角色朗讀,并給予適當引導,幫助他們分析書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等,最后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把課文中的情境真實的呈現出來,既使表演者經歷了書中角色的心理過程,同時那些在臺下觀看的學生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并且寓學于樂,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媒體,創設情境
現在高中語文課本所選的范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在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較多地增加了語言優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語言。但教這些文章時,如果僅靠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筆,那么往往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一頭霧水,關鍵是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不夠。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現文章的主旨,留下深刻的印象,既陶冶情操,又提高審美能力。如教學《滕王閣序》,學生預習全文后,會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這時播放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在滕王閣錄制的現場配樂朗誦,再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到滕王閣的壯麗景色,從視覺、聽覺上引起審美的興奮,獲得審美的愉悅,學生會產生很濃厚的興趣去體悟、背誦。
總之,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將提高高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體會語文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情感、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充滿魅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