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摘要:隨著國家在不斷的進步,經濟在不斷的發展。教學觀對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在教學論領域得到關注,我國教學觀研究領域從傳統教學觀演進到生態教學觀,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生態教學觀包含學生、教師、環境和精神四大因素,這四大因素推動中小學英語教學觀的發展,增強了中小學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觀;生態教學觀;中小學英語
一、引言
伴隨著生態污染、資源過度開發等全球性問題的出現,人們開始關注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因此研究生態學的學科應運而生,生態語言學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生態語言學是一門將生態學和語言學結合而成的學科,其研究任務是通過研究生態與語言的關系,揭示生態環境和語言的相互作用。在我國,生態語言學的研究起步較晚,其發展還不成熟。但是,生態語言學這門新興的學科,給語言教學理論和實證研究帶來了新的視角,教育學家和語言學家開始從語言生態觀的角度探討外語教學和生態環境的關系。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非生態化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理念落后
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時刻提倡以人文本和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個別差異和個性發展。而且教師對于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理念理解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英語學習的質量。從課堂觀察和課堂觀察結果看,有部分教師對生態化視角下的教學理念沒有做到充分的認識。他們也沒有顧及到自身的教學理念實際上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仍然持有傳統呆板的教學理念,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時間少任務重又迫于升學壓力,并沒有意識到也沒有心思去思考自己教學理念是否適應小學生態化課堂教學。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境建設不足
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注重對教學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建設。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精神環境的建設關注教學中的人文因素,以學生人文素養為中心。而物質環境建設關注教學中教室課堂內部的物質因素,以課堂環境氣氛營造為主。優越的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環境有助于生態化課堂教學的健康有序地運行,使得小學英語教學充滿活力。筆者在訪談和課堂觀察中發現有的教師不重視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端著教師的架子,不能和學生平等交流,影響著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與教師獨立開來,教師是教師,學生是學生這種單向的關系,而且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時單方面,因此學生的發展也是單方面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最具權威性,學生只是默默的被動服從,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師生關系不和諧。此外,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很少涉及有關學生生命價值和生活本身知識,忽視學生對理性思維的培養。學生雖然能夠很好的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特別是考試技能的提升,但是并沒有將自己所學所感所思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現實的生活和生命中,這樣會導致人文精神失落。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單一
通過對實際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觀察以及對一些教師的訪談后,筆者發現該校小學英語教師更注重知識的傳授,并且以學生的成績論學生的優劣,換言之,部分教師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除此之外,一些年長的老教師對于學生與學生相互評價、學生自身評價不夠重視。由于部分教師對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評價多元化的研究理論認識不足,導致教師不能對學生全方位的評價。為了提高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們要轉變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觀念。
三、小學英語生生態化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一)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
在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中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所謂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保證學生生命的生存與生長。大教育家杜威先生認為:“教育即生長,也就是說教育就是在不斷生長。”他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保障生長的各種力量,從而來保障教育持續發展。實質上,英語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在保證學生生命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生長過程。這里所說的“學生生長過程”指的是學生身心發展過程。教師在面對年齡相對較小的學生,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變化。
(二)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
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由教師、學生以及環境等生態因子組成的一個整體,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生態主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營造。而本文研究的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環境包括舒適健康、優越開放的物質環境,也包括和諧多彩、溫馨自由的人文環境。
(三)加強學生自我管理
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生態系統具有制度規范功能。小學生往往自控能力差很少有學生能夠自己安排自己的英語學習。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學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管理中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的一員,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培養自己的主動性,來進一步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行為,讓學生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做到及時改正。與此同時,教師時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的意識,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實際發展的目標,進而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的動機。其次,學生自己也具有管理課堂不良行為的能力,關鍵在于教師的積極引導。在正確的積極引導和鼓勵下,他們也能正確地評價、反思自己在課堂中的行為,使他們在心理和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改進自己的不良行為。
結語
生態教學觀不是環境決定論教學觀,而是從教學整體環境考慮教學的中心位置,中小學英語教學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需要學生的自由表達,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中小學英語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接收者,在學生、教師、環境和精神因素四位一體的生態系統共同作用下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增強中小學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迪.生態教學觀下小學英語詞匯習得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銀健.生態教學觀下的教學模式淺析[J].教師,2011(11):87-88
[3]高凌飚,王晶.教師的教學觀———一個重要而嶄新的研究領域[J].學科教育,2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