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
朗讀對于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線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是深切地體會到朗讀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手段。但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存在著“啞巴英語”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生的朗讀訓練不過關,朗讀習慣未形成所致。多數學生對英語朗讀的重視僅限于口頭而未付諸于行動,主動朗讀英語的習慣幾乎沒有,能夠做到朗讀的部分學生,也是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不得已而為之,學生英語朗讀習慣不穩定,部分學生根本沒有英語朗讀的習慣,更談不上正確的朗讀方法和技巧了。在教學實踐中,利用云技術和智能聽說訓練系統,我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運用階段目標朗讀法初步形成習慣
所謂朗讀,用英語解釋成“read aloud”,就是出聲地清晰地讀,它是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也是人的一種思維運動。朗讀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朗讀,學習者才能更好地,或者說更有效地來理解某一個文本材料。
根據云技術和智能聽說訓練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制定了“階段目標朗讀法”。從自己所帶班學生的實際和兒童的心智發展特點出發,選擇適合的朗讀材料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例如,在確定朗誦材料后提出明確要求,先在三天內讀會,一周內能熟練、流利朗讀。一周后要向全班同學展示,朗讀之后其他同學給予評價。這樣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由被動到主動的訓練過程,80%的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達到了老師提出的朗讀要求,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朗讀的成功與快樂。這種任務驅動策略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學生的朗讀習慣逐漸形成了。運用云技術和智能聽說訓練,課內外相結合進行朗讀訓練效果明顯。從學校與家庭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小學生一天之內的英語語言訓練的時間和機會都是有限有度的。但是,無論何種語言卻都要在交流、實踐和運用中才能真正地習得。既然英語朗讀的客觀條件是局限的,學生就要學會以最有效的計劃來開辟盡可能多的朗讀范圍與朗讀地域。
校內的朗讀訓練有限,把朗讀延伸到課外就勢在必行。學生可以在家長的支持、幫助、督促下,在家庭中做英語朗讀訓練。由于學生年齡小,英語學習時間短,英語語言能力弱,所以,家庭式朗讀訓練就應該遵循循序漸進、踏實嚴謹的原則。每天兩次,早讀和晚讀各一次,這樣的安排最合理,實驗證明,兩次外部刺激之間夾一次睡眠,易于記憶,因此,每天在臨睡前讀一次英語,起床后讀一次英語,能取得不錯的記誦效果。放學回到家后,進行“聽—讀—錄”三步復習。即在聽錄音材料,熟練地朗讀后,進行錄音與原文比較,這樣以朗讀材料為中心從大到小逐漸深入,從模糊到清楚,逐漸準確,重視了整體語言能力的訓練。經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英語朗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利用云技術和智能聽說訓練豐富語言積累,提升英語素養
英語朗讀習慣的形成,促使學生積累朗讀材料,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知識,訓練思維,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英語綜合實踐能力。
(一)學生掌握了初步的朗讀技巧。我們發現學生對英語朗讀的技巧知之甚少,以為朗讀就是放開噪門大聲喊,還有很多學生在朗讀時養成了唱讀,逐詞讀或跳過生詞讀的習慣。這不僅影響文章的整體理解,更不能感受語言的節奏和音韻之美。一篇生動鮮明而具體的語言材料被讀得支離破碎而枯燥乏味。通過反復的訓練指導,學生初步掌握了節奏,重讀、連讀、語調的升降等朗讀技巧,對于所有語言材料,現在80%的同學能較為標準地朗讀了。
(二)培養了一定的英語語感。一些同學不喜歡念出聲,常以默讀代替朗讀,由于缺乏口腔肌訓練,口腔肌和大腦思維不能協調配合而導致語音、語調、節奏和語義不能自然結合,而語感與口腔肌的訓練密切相關,所以這些同學說出的英語缺乏一種味道,比較生硬。我們通過朗讀訓練而強化舌部肌肉的方法,堅持以快速、高聲、清晰的方式來多讀、多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口腔自然適應了英語語音語調,從而產生出語感效應。
(三)通過朗讀,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學生在朗讀中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快慢適中的語速,板眼分明的節奏體會到“語音”的藝術性。通過朗讀習慣的培養,有半數的學生語言運用熟練,能夠形成一種直感,在短時間內,對語言能夠領悟,有所辨別。優美的語言在朗讀的過程中被賦予聲音的外殼后最充分地表現出來。經過朗讀訓練,學生開始熟悉英語規律,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能領悟到文章精妙之處。學生也為作品的內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打動,為作品的意境所陶醉,英語學習的自覺性也逐步形成。
(四)手腦口并用,養成好習慣終生受用
朗讀訓練的最終目的應達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要求口、眼、耳與大腦并用,達到眼睛所看到的口里即能準確讀出,耳朵加以監聽,同時大腦能立即反映其語義,不需要轉換成母語。因此,學生在朗讀時一定要保持一種良好的朗讀姿態,佐以良好的朗讀習慣。由于小學生的語感是生疏的,習慣是粗糙的,方法是模糊的,我在教學時也往往發現,某些語詞學生會說卻不會認、不會讀。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的形象思維仍優于抽象思維,大家常常在聽講的過程中已經模仿并學會某個詞句的發音,卻沒有將詞句的音與形對照結合起來記憶。因此,學生要養成用手指指認朗讀內容的習慣,不管是單詞、句型還是對話,都要邊用手指認邊開動嘴巴,讀到哪里,手指就跟著劃到哪里。這樣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邊學習邊記憶,從而使得這些朗讀內容在自己的腦子里深入根植。
三、英語朗讀習慣的培養,促進了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通過朗讀習慣的培養,學生的表達意識得到加強,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家長反映,自從孩子養成朗讀習慣后變得開朗大方了,他們敢大膽模仿,不怕難為情了。能夠想辦法克服朗讀材料中的生詞、難句,不知不覺中有了克服困難的決心。朗讀使學生突破了自身心理圍墻,注意自我改造語言環境,能夠敢干開口,不怕嘲笑,不怕丟臉,樹立了為說好一句英語而磨破嘴皮的決心,克服了很多有礙朗讀的不良習慣,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
利用云技術和智能聽說訓練系統,要處理好讀與說的關系。雖然,通過朗讀大量的信息輸入并通過內部語言系統理解、吸收了,但要把這些材料經過轉化變為外部語言,能夠自如地表達,還是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所處的環境都會對已形成的英語朗讀習慣構成影響,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學生輸入正確的信息,使得良好的習慣得以保持。要在朗讀方法、技巧、素材積累、語言環境的創設等方面多下功夫,進行指導和幫助,以期達到理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