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寒 劉鐵生
摘要:民間藝術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將其引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有助于提升學生藝術水平,提高學生環境藝術設計能力。因此,本文就以洞庭湖周邊民間文化為例,探究了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開設民間藝術課程的策略。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民間藝術課程;洞庭湖;民間文化
前言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培養城市設計人員、廣場設計人員、街道設計人員、景觀設計人員等多方面人才的專業,而洞庭湖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其周圍擁有者豐富的民間文化,且在洞庭湖水文化的影響下,洞庭湖周圍民間文化影響越來越深遠,在此背景下開設民間藝術課程時,湖南地區學校將洞庭湖周邊民間文化融入到其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
現階段,由于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各行業都處于快速發展狀態下,因而在該種背景下,人們的對城市環境設計藝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大部分學校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師資力量得到了加強,教學設備不斷增多,同時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然而由于教學內容有限,導致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并不十分理想。
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能夠為學生講授教材中呈現的內容,而其中很少涉及民間藝術與民間文化,此時學生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往往會忽視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內涵以及民間文化,無法滿足當前人們對民間文化傳播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尚未引導學生挖掘、利用本土民間藝術資源,影響學生設計效果以及學生學習效果。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民間藝術課程的策略
基于前文分析,發現當前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開設民間藝術課程是很有必要的,為此,下面就提出三點開設該課程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民間藝術內容
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現階段教學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到的一項技術,合理利用該技術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關注程度[1]。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在民間藝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不僅能夠通過文字感受到相關民間文化,同時能夠通過直觀看到的方式融入相關民間藝術所呈現的場景之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民間藝術圖片、視頻、音樂,讓學生能夠在了解、掌握民間藝術內容的基礎上,合理使用相關內容進行環境藝術設計。
在洞庭湖周邊,我們不難發現有歷史悠久的文武茶燈文化、花鼓戲文化、剪紙文化等眾多文化,為了促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可以在民間藝術文化課程中更好的學習到民間文化,豐富學生藝術涵養并提升學生藝術水平,該專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相關民間藝術文化的介紹,并借助圖片、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到洞庭湖周圍民間藝術文化的魅力,促使學生可以將相關民間文化熟記于心,進而在后期設計時合理使用到上述文化。
(二)建設校外實習基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基于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已經開展環境藝術設計實踐,實踐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讓學生深入理解環境藝術設計知識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在開設民間藝術課程后,為了促使學生可以將合理的民間藝術知識運用于實際設計之中,教師不僅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豐富、立體的民間藝術,同時也需要在學校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建設起校外實習基地,保證學生可以在落實環境藝術設計構思以及設計方案后,尋找到自身學習不足,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更深入的了解當地民間文化特點以及藝術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該城市的環境藝術方案,讓該專業學生擁有更強的就業能力[2]。在建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校外實習基地時,教師一方面需要為學生提供他們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材料;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提供真正展示的平臺。
例如,讓學生以洞庭湖周圍民間文化為支持設計公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校外實習基地,通過為學生提供設計所需的材料,像剪紙、花鼓戲圖片、青山嗩吶圖片等,以保證學生可以在豐富的教學內容支持下,在校外實習基地中更順利的設計出本地區公園。
(三)開展民間藝術專題講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洞庭湖周邊民間文化內容相對較多,且學生在不斷學習與發展過程中所接觸到的民間文化相對較少,因而要想使學生能夠將本地區民間文化與民間藝術理論課程聯系起來,真正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之中,教師就要積極為學生開設民間藝術專題講座,通過引入一些學生尚未接觸過卻富有文化底蘊的內容,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研究興趣,促使學生可以在掌握更多洞庭湖周圍民間文化藝術內容后,設計出更合理的室外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設計等。
在開展民間藝術專題講座時,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前期宣傳工作,教師應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了解與分析,在宣傳中呈現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保證學生可以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洞庭湖周邊民間文化講座之中;二是將學生自主選擇權利下放給學生,雖然希望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進而掌握更多民間藝術與民間文化內容,但是硬性要求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還會產生反作用,為此,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呈現民間文化趣味性、藝術素養以及重要性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是否參與到專題講座聽講之中[3]。三是聘請更加專業的藝術專題講座人員,此時教師可以在學校的支持下,聘請深入研究相關民間文化或民間文化傳承者前來講授,此時學生會受益匪淺。
總結
民間藝術課程的開設對于選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水平,同時也可以有效激發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藝術創造能力,使其在后期工作之中能夠更有效的挖掘并利用本土資源,期望本文以洞庭湖周邊民間文化為例所提出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民間藝術課程的策略可以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與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蓮,樊媛媛.江蘇地區民間美術海外的傳播與交流[J].美與時代(上).2017(09)
[2]張林燕,陳翔.甘肅民間美術在包裝等專業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包裝工業.2015(22)
[3]馬娟娟.民間美術融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價值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14)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課題“湖南省地方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地方民間藝術資源的交融探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湘教通〔2016〕400號,序號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