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進一步提升辦刊質量,豐富雜志內容,建設智庫類媒體,5月25日下午,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召開《西部大開發》雜志特邀撰稿人座談會。會上省內外45名各領域專家學者正式受聘為《西部大開發》雜志特邀撰稿人。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光強出席并講話。他表示,各位非常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愿意接受我們的聘請,從側面反映了《西部大開發》雜志的影響力。每一位專家的真知灼見都將成為我們進一步鞭策自己的動力與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我相信,《西部大開發》在各位的高度關注下,將會更有質量,更有特色,更貼近群眾,在創新發展、追趕超越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西部大開發雜志社社長雷一鳴在致辭中講道,《西部大開發》雜志是因應國家提出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創辦的,到今天已經18年。為了把刊物辦得更好,雜志社邀請各位專家學者組建特邀撰稿人隊伍,希望各位特邀撰稿人能從多方面對辦好雜志提出建議,以此來推動雜志的成長進步。
現將座談會當天各位特邀撰稿人的精彩發言片段實錄如下,并在此表示真摯的感謝。

《西部大開發》秉持著對陜西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領悟力,不斷進行著新聞探索與實踐,這種孜孜不倦的新聞人態度一以貫之,令人感到敬佩。“頂天立地”這個詞符合雜志的主要特點,“上接天線”即能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主抓工作,進行深度解讀和廣泛宣傳;“下接地氣”,即能聚焦各類民生話題進行探討,使得雜志內容更為豐富且富有層次感,可讀性更強。希望保持這一特點,把刊物辦得更好。

《西部大開發》從創刊到現在歷經18年,200多期,展開來看,它可以說是陜西乃至西部的發展史。現在,它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西部對接世界的“窗口”。希望雜志利用這個窗口,增強理論研究的前衛性與創新性、新銳性,增強政策的引領性,增強民生性,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西部大開發》雜志作為智庫性雜志,向讀者提供思想智慧,有特色、有重點、有水準。希望雜志能增強選題的策劃工作,定期召開選題交流會,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些熱點的民生話題,討論一些不可回避的大眾話題,在討論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用不同的聲音實事求是的詮釋同一個話題,這樣雜志內容的可讀性增強了,雜志所傳遞出的聲音就可以在與時俱進中彰顯出辦刊的思想和品質。

我對西部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可能來源于我的大西北游歷,無論是在毛烏素大沙漠,還是在寧夏西海固,或是在貧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或是在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曾經的荒涼曾令我觸目驚心。有人愿意關注西部,為西部發展建言獻策,令我歡欣鼓舞。如今在紙媒發展比較艱難的情況下,《西部大開發》的存在更顯彌足珍貴,因此,我們要團結力量、打開格局,以“絲綢之路”的世界眼光看待《西部大開發》雜志,將其做大做強。

《西部大開發》雜志,我期期都看。在當前的形勢之下,要做這樣一個有份量的好媒體刊物非常不易。《西部大開發》在定位準確的基礎之上,做到了“服務決策,適度超前”的辦刊宗旨,不僅外觀厚重大氣,版式精湛,圖文并茂,并且在內容上有著較高站位。將刀下見菜、行文嚴肅的決策咨詢文件,編輯得生動活潑,令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文章變得雅俗共賞,可看出其良苦用心。另外,難能可貴的是,雜志中的記者采訪占了大量篇幅,“復制粘貼”時代的原創精神激活了雜志的生命力。

在與雜志一同成長的過程中,大家都給予了《西部大開發》高度評價,可以說,正是這些鼓勵,讓雜志社從內部管理到雜志質量,都有了質的提升。帶有智庫性質的《西部大開發》,注重專題策劃與信息整合,很多政企單位需要掌握的信息政策與民生輿論,都在《西部大開發》里有廣泛收錄,是市面上為數不多值得收藏的雜志。

未來一個時期是西部發展追趕超越的時期,追趕的任務重大,《西部大開發》應當將其作為這一時期的主題。重新定義“西部大開發”,并不簡單只是開發,如何看待和解決開發過度的問題,恢復重建一個生態自信、環境優美的陜西,任務繁重,這些內容的產出是我們撰稿人對《西部大開發》不可推卸的責任,它也將成為讀者們持續關注《西部大開發》的動力。

可以說,我是見證著《西部大開發》這么多年來一步步發展進步的,如今雜志社再一次走上新臺階,其精準的抓住了新時代精神,在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的倡議建設中有作為。我很期待以后在雜志上能看到更多對于“一帶一路”的精彩內容,決咨委辦公室將與雜志社一起努力,辦好這本刊物。

源于1999年的中國西部大開發即將走過20個年頭,這其中有《西部大開發》雜志的貢獻,尤其是在人們思想解放、觀念轉變、政策解讀、案例引導方面對陜西、西部及全國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西部大開發》雜志也成為一本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專業雜志。在“一帶一路”建設成為西部大開發升級創新版的今天,希望《西部大開發》雜志社突出優勢,繼續辦好特色欄目,發揮智庫作用,在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中,助推西部特色的產業體系、城鎮體系、交通體系三大經濟社會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助推西部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決勝小康戰略的實現,從而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部大開發》是由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主管主辦,這讓它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智庫屬性。《西部大開發》在選題策劃上不僅貼近決策,同時也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前瞻性強,意義重大。雜志社在一些薄弱問題的策劃上下了功夫,這是難能可貴的堅持。希望雜志社能在組稿方式上多創新,繼續保持和延續雜志的辦刊品質。

陜西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城市群,即將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同時是內陸改革的新高地。這是陜西近些年最大的機遇,但我們在這方面的宣傳卻九牛一毛,《西部大開發》應當利用好“一帶一路”這一“西部大開發”升級版平臺,為西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展現陜西的風采,這將成為陜西追趕超越的一抹重彩。

快餐閱讀時代,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并非易事。《西部大開發》一個接一個的專題,讓我從日常的碎片化的閱讀體驗中解放出來,體會到深度閱讀的酣暢。希望雜志社在策劃上能多一些民生性話題,組織不同專家來針對同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或是策劃一個選題,組織一批記者深入采寫,更好地將雜志的深度性發揮出來,彰顯雜志特有的品味。

在紙媒行業每況愈下的時代,《西部大開發》能將雜志做得這么精美,實屬難得,撇開內容不談,首先《西部大開發》出眾的“賣相”是毋庸置疑的。希望雜志社今后能更準確的定位讀者群,建立與讀者之間的聯系,立足陜西,輻射西部,放眼全國,將雜志的影響力越做越大。

《西部大開發》兼具西部特色與時代使命感,能看到在雜志的轉型中,知識性與新聞性兼備,思想性與前瞻性在逐步加強。陜西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地方,也是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地方。希望雜志社對西部地區的戰略性文化資源集中開發,豎起文化大旗,用文化工程去支撐新時代價值重構,發揮西部地區的資源比較優勢。

《西部大開發》雜志無論策劃還是內容,比較符合當前的發展形勢,有亮點、有重點,符合“適度超前,服務決策”的雜志定位。希望雜志社今后多做一些前瞻性的內容,將自己的格局再放大一些,面向西部,面向全國,甚至要面向歐亞,面向世界。

《西部大開發》把住了雜志的“西部”定位,同時做到了兼具時代性、聚焦性、主動性三大特點。與西部地區的發展同步,聚焦西部數據統計與觀點評論,這將成為《西部大開發》持續擴大影響力的關鍵。希望今后能圍繞西部一些共性的問題做一些專題,擴大在西部地區的輻射能力。

作為一個有20多年媒體工作經驗的新媒體人,很高興能獲邀成為《西部大開發》雜志的特約撰稿人。當前,媒體面臨激烈變革,而傳遞更深入的思考、表達更理性的聲音、推動更積極的進步,依然是媒體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大變革時代,更需要我們緊盯變化、主動思考、積極發聲。希望《西部大開發》雜志發揮好平臺優勢,匯聚理性觀察、深度思考,為陜西乃至西部的發展作出有質量的貢獻。

我是《西部大開發》雜志的忠實讀者,十多年來一直比較關注,我覺得《西部大開發》最好的優勢是策劃,近年來雜志策劃了許多好的專題和專刊,也引起了不少的好評之聲。希望雜志社在今后繼續加強內容上的策劃,在縣域經濟、非公經濟、工業集中區等方面多策劃一些選題。

《西部大開發》是智庫期刊,應該彰顯智庫優勢、滿足特定受眾需求。一是突出決策咨詢特色,強化智庫成果推介,發揮智庫決策咨詢、輿論引導、政策宣講、理論創新以及學術交流方面的優勢;二是聚焦西部大開發這個主題,體現西部發展成就、講好西部開發故事、樹立西部發展信心;三是滿足刊物受眾閱讀習慣、體現受眾素質、匹配受眾品位。

《西部大開發》雜志是一本不錯的刊物,特點大家都說了,我就不重復了。有幾點建議,望參考。一是雜志終究是面向市場和讀者,內容策劃上要滿足大多數讀者的偏好;二是在傳播形式上,注重新媒體的運用,擴大受眾面;三是作為一個智庫功能的雜志,在選題和論證上一定要嚴肅、科學、客觀、中立,盡量做到前瞻性、預測性、指導性,但在表達形式上要盡量生動,可讀性要強。

《西部大開發》雜志是區域特色鮮明、戰略指向明確的期刊。希望雜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西部地區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策劃重大選題,整合高端政產學研資源,聚能發力,繪制高質量發展的“西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