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
為了支持陜西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推動陜西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建設,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創新“互聯網+跨境人民幣”新模式,倡導搭建“通絲路”——陜西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以下簡稱“通絲路”平臺),為陜西自貿試驗區企業走進“一帶一路”搭建一條更加便捷的“人民幣網上絲綢之路”。
“通絲路”是面向全球的B2B綜合性服務平臺。由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牽頭負責,西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具體運營。其主要功能有:在線人民幣結算、貿易融資服務、出口信用擔保、在線報關、在線報檢、跨境人民幣和國際收支申報以及企業宣傳推廣、產品信息發布、貿易合同撮合和交易訂單生成。目前,“通絲路”平臺可使用中、英、日、俄、韓五種語言進行宣傳推介,百余家自貿試驗區企業及眾多農戶陸續入駐,數千件商品在線展示。

第一、探索“資金融通”新模式。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充分發揮中國銀行與“一帶一路”沿線500余家金融機構建立了代理行關系的布局和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優勢,向該平臺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探索破解“資金融通”困局,為陜西自貿試驗區企業走進“一帶一路”開辟通途。
第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通絲路”平臺為小微企業定制供應鏈融資等金融服務。平臺專設了金融產品窗口,為小微企業提供出口貼現、打包貸款、出口雙保理等十余種貿易融資產品和全產業鏈融資解決方案,小微企業可在線提交貿易融資申請,及時高效地為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第三、為小微企業防風險提供保障。“通絲路”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專屬出口收款風險保障方案——“小微企業信保易”保險產品,為小微企業拓市場、接訂單、防風險提供了有力保障。小微企業可實現一鍵投保,符合政策的小微企業還可享受免費投保。
第四、推動小微企業和農戶“走出去”。創新“站點企業(按照“一站一品”布點,一個站點企業主推一類陜西特色產品)+農戶”模式,即通過出口站點企業為農戶提供出口代理、融資擔保等服務,讓農戶足不出戶就將“山里貨”賣到國際市場。
第五、提供“一站式”服務。“通絲路”著力覆蓋商品出口過程中的信息流、資金流兩大流程,疏通供應鏈在內的全流程問題,構建在線報關、商檢、在線投保及人民幣結算“全渠道、服務型”的服務監管框架,為小微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服務陜西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通絲路”平臺認證的出口站點企業達68家,覆蓋陜西60%的縣域地區,其中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區)32個;出口產品包括蘋果、紅棗、小米、魔芋等陜西特色的農副產品,剪紙、服裝等工藝品,以及深加工的植物提取物等100余種;幫扶農戶上千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上百家),以期實現陜西全省“百縣百站百品”開花的可喜局面。
二是運用再貸款貨幣政策工具,解決陜西自貿試驗區小微企業“融資貴”問題。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積極引導法人金融機構使用支農、支小、扶貧再貸款,對帶動貧困戶出口特色產品的“通絲路”站點企業給予信貸額度支持及優惠利率支持。“通絲路”還將對站點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的效果進行評估,對于發展好、帶動效果明顯的站點企業,引導金融機構執行比同期同檔貸款利率減少10BP的優惠政策。
三是實現跨部門信息數據共享,有效提升風險防控水平。落實風險為本的原則,建立“通絲路”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管機制,切實防范非法資金跨境流動風險。利用大數據手段,推進各監管部門間對“通絲路”交易數據信息共享。加強跨境人民幣、外匯、征信、反洗錢、支付結算與海關、稅務、質檢、商務等各監管部門對“通絲路”平臺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管合作,提高“穿透式”監管的執法效率。
該案例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跨境金融類多功能平臺,在服務內容上創新性地以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業務為重點,并融合實現通關、融資、推廣、促成等多維度服務;在服務對象上以幫扶小微企業和農戶為己任;在服務定位上更加偏重于促進出口業務,推動“陜西特色”走出去。綜上所述是一條具有鮮明陜西特色和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屬性,較傳統跨境電子商務服務類平臺服務更全面的首創型創新舉措,具有顯著可復制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