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濤 陜西省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本刊特邀撰稿人

主持人語
借用幾年前一篇新聞報道對西安的描述:“在諸多的城市房價樣本中,西安范本提供了有趣的借鑒:這是最好的城市,房價良心,百姓樂活,堪稱嘈雜世界的一股清流;這是最壞的城市,資本淡寡,投資焦荒,經濟土臉灰頭。”
而今天的西安,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不僅體現在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而且整個經濟社會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最近一個時期,西安市民熱議兩件事:一是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人口45萬多,且存繼增的勢頭;二是房價快速增長,有些區域和地段甚至翻倍增長。贊成者和非議者各執一詞,亦有持續發酵之勢。本人不太懂房地產經濟和市場知識,僅憑耳聞眼觀的消息和一孔之見談談看法。
在高技能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是重要的戰略性資源。西安市政府為此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目的就是要把新興產業、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快速搞上去,搶占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山頭。這是全市人民未來福祉的新征兆。在引進人才過程中,是否有非人才之人順勢進來,抱有各種不同目的之人擠進來,還有編造理由“混”進來的?這些情況可能會存在,但具體工作的某些失察失誤不應影響重大決策的推行,西安的人才戰略實施無可厚非。

引進人才是不是引發房價的快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系?這個問題只有認真分析、全面研判、仔細梳理、洞察秋毫,才可得出比較客觀的答案。近期,在一個座談會上,我聽到來自公務員隊伍中30歲上下族群的較強烈的意蘊:積攢了一些錢準備購房,卻眼睜睜地看到房價大漲,住房理想落空了。要購房,還得再拼五年十年,甚至水漲船高,徹底無望了。由此,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數。這個典型的事例首先讓我想起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房子是用來居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西安市的房價一直比較平緩,市民也比較滿意??墒遣恢我?,一段時間里,慢慢出現了一些街談巷議。歸而納之:有攀比說,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已漲到多少萬,而西安老在一個水平上,這是經濟落后的表現。有刺激說,說房價上漲就會刺激經濟發展,增加稅收和政府財力,否則亦然。有保護說,保護金融市場,防止銀行倒閉。實際上是說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力度,還有其他一些說辭。
我個人認為,一座大都市的發展與繁榮,集中的定位應該是現代化程度與市民綜合文化素質的統一,而新的幸福指數更是題中要義。因此,因地制宜規劃未來尤為重要。是宜居、是高科技、是歷史文化、是疏朗有致、是緊湊密集,都須與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歷史積淀和功能潛力等相關聯。占地面積、人口多少均是其次。尤其是要防止一個標準和同質化。



同樣,房價的上漲與否,上漲幅度大小,市場和政府的干預程度等都應保持在合理區間。否則,人為的因素增多,違背市場規律的因素上升,給投機者和不法分子提供的機會也就會成為可能。我曾和幾位文友討論此題,大家一致的看法是,面對房價上漲,表面現象是:有錢人高興,沒錢人沮喪;占房多的人興奮,無房戶和居住擁擠者消沉;房地產商和銀行欣慰,公職人員,依靠薪水生活的人群失望;囤積者,投機者欣喜,想往者、企盼者掃興。而實質問題是受益者、贏者和獲利者到底是誰,而受損者、輸者和利益損傷者究竟又是誰?
倘若一味為房價上漲而慶幸歡呼,而忘記了還有眾多的弱勢群體,正如一位哲人所言:石油大王要知道揀煤渣的老太婆的辛酸。忘卻了城市的宜居水平和市民的綜合幸福指數,結果又可能是什么?我們需要近觀,也需要遠慮,我認為抑制房價急速上漲是有必要的。讓房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進入常態的增幅,才是眾望所歸。在當前房價上漲趨快趨猛的情形下,作為政府,如何加快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設速度,提高其品質和優化程度,同時,對公務人員,尤其是中堅力量這個“族群”,如何進行政策性消解,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和獎勵政策及其他靈活措施,保證新增人才和原有人才的共享共樂,非常必要。
同時,應該下大力氣加強政府和執法部門的監管力度,嚴防房屋的囤積者,借機哄抬市場,火上澆油,從中獲利。還有那些官商勾結、內外勾結的炒房者。尤其是防止一些不法商販乘機鉆營,黑買黑賣,大斂昧良心和破壞社會秩序、市場秩序的斂財者,更是全社會的義務和責任。
同時,我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和權威機構,組織包括專家學者在內的專業人員,對房價問題進行嚴密調研,向決策部門提供可供真實參考的第一手資料。做到合情合理的,平抑房價和漲價,使決策和民意達到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