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光,朱美玲
(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2 )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的發展源于農戶通過市場購買節水服務的需求,農戶自主使用節水灌溉系統往往會因面臨技術手段不足、勞動力數量缺乏、經營資金短缺、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需要從市場上購買相應的服務彌補自身不足。農業節水灌溉服務是農業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農業分工分業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也是推動農業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1]。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受到區域經濟環境的差異性、政府政策的導向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發育的差異性以及服務提供的成本不同的影響,難以制定統一的服務價格與服務標準,因此本文結合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數學工具構建服務價格模型,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的方法進行規律性總結,并為價格的相關制定者提供參考的理論依據。
(1)內涵界定。農業節水灌溉服務是農業生產性服務作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是指節水灌溉服務組織根據農作物需水特征直接或間接協助農戶完成作物灌溉,并使農戶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包括田間灌溉施肥服務、滴灌系統管理服務、管理人員培訓、技術咨詢服務以及附加服務等。節水灌溉服務組織以節水灌溉服務為目標,以節水灌溉系統工程為紐帶,以滿足節水灌溉所要求的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為目的,從而完成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業節水灌溉服務作業。
(2)定價的必要性。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是供求關系的具體表現,是實現節水灌溉服務市場化問題關鍵。當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其服務價格制度與制定方法并不明確,價格與服務的層次和內容之間未能有效銜接。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向農戶提供服務是一種無形的產品,農戶無償或通過購買服務獲得效用,對效用進行評價時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性,導致難以形成穩定的心理價格,并拒絕接受當前服務價格水平。同時,向農戶提供農業節水灌溉管理服務的相關組織也無法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獲利,通常會制定隱性服務價格,當服務價格為隱性服務價格時,必然導致信息的不對稱,則產生農戶與服務組織間的博弈行為,為補償服務成本,服務組織只能將服務費用隱藏的更深,或實行非市場化手段。以上方式均會導致服務質量變差,使得節水灌溉服務市場發育遲緩。通過規范定價方法,使得農業節水灌溉服務行業形成顯性價格規范,有利于改善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市場環境,同時也有利于政府對部分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的農業節水服務環節進行精準補貼[2]。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包括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馬歇爾的均衡價值理論和邊際效用價值理論。根據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值是指以服務商品為外在表現的人類一般勞動價值,服務價值不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社會上同類服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服務價值包括服務生產、實施中轉移的舊價值C和生產者勞動創造的新價值(V+M)。與服務商品價值相對應,服務生產、實施過程中所支出的物質消耗費用和活勞動報酬(C+V),是服務價格的最低經濟界限[3],由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給農戶帶來的單位經濟效益為服務價格的最高經濟界限。馬歇爾通過分析消費者需求與廠商供給相互作用下表現出的均衡價格來分析商品價值,指出當需求與供給同時達到均衡狀態時,商品的產量與價格也將同時達到均衡[4]。邊際效用理論則從商品的稀缺性與商品效用出發,分析商品效用對消費者產生的作用,得出了效用決定價值的結論[5]。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是在服務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形成的,成本主要包括由節水灌溉服務產生的材料消耗、人工費用以及固定資產的折舊。在農業節水灌溉生產服務過程中,材料消耗主要包括首部水源處理設備、輸水管道、井閥、電路管線的維護與更新、車輛燃油費等;人工費用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人員的勞動報酬,技術培訓費用以及人員通信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包括節水灌溉系統維護必要設備以及車輛的折舊。服務價格能夠補償服務成本是節水灌溉服務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任何組織的生存與發展都需要利用成本補償機制來實現。當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質量標準不明確,難以滿足不同用水組織的實際需求,且并未與服務價格掛鉤,實行單一定價制度,價格不利于反映服務真實成本,同時也阻礙了節水灌溉服務組織經濟效益的實現。節水灌溉服務組織既然為農戶提供了相應的服務,就需要向接受服務的農戶收取一定費用或由政府提供資金進行補貼。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的形成還受農戶的支付能力和接受能力影響,從而存在服務的需求彈性系數Ed。節水灌溉服務的可替代性、用途的廣泛性、服務供求情況、農產品收益以及當地的區域環境、農業政策都與其密切相關。Ed>1,說明服務價格富有彈性,需求對服務價格的變動較為敏感;Ed<1說明服務價格缺乏彈性,需求對服務價格變動不敏感;Ed=1表示單位彈性,需求量和價格的變動率剛好相等。由于當前農業節水灌溉專業性服務組織少,兼業性服務組織多,節水灌溉服務需求結構層次上存在一定矛盾;受到農業生產經營周期影響,節水服務需求與供給同樣存在季節性矛盾;由于農戶種植規模以及采用節水技術異同,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的需求彈性也存在差異。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制定首要考慮因素是農業節水灌溉服務成本TC,既包括在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生產時期內,對不變投入的總花費TFC,又包括節水灌溉服務生產時期內對可變投入的總花費TVC;同時也可以表述為總成本包括農業節水灌溉生產時期內服務物化勞動消耗補償金額C和服務使用的活勞動消耗補償金額V。即農業節水灌溉服務成本數學公式為:
TC=TFC+TVC=V+C
(1)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不僅受到組織服務成本的制約,同樣受到社會預期年平均資金利潤率的影響。各部門間資金是相互流動的,營利性節水灌溉服務組織為追求高利潤率會導致服務價格與實際價值偏離,在競爭的過程中利潤率會逐漸趨于平均,形成社會平均利潤率Pm。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的應用效果具有滯后性,服務有無效果難以預測,但服務難以重復實施與補償,因此選擇接受農業節水灌溉管理服務投入與應用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在節水灌溉服務定價模型應當引入風險系數S。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不僅僅要建立在農業有償服務的視角上,還應當考慮節水服務組織經營利潤的問題。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組織的經營利潤應當與農戶接受節水灌溉服務所獲得收益增量相關,農戶收益的增量包括接受節水灌溉服務節省的活勞動消耗、節約的水資源費以及因節水灌溉服務帶來的增產收益。
ΔI=C(L)+C(W)+(IRi-IRi-1)
(2)
式中:ΔI為農戶因接受節水灌溉服務獲得收益的增量;C(L)為農戶節約的勞動力消耗;C(W)為農戶節約水量的水資源費用;(IRi-IRi-1)為因接受節水灌溉服務獲得的增產收益。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的制定還應當考慮農戶對價格的接受程度以及農戶的需求彈性。農戶是具有趨利性的行為主體,通常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若節水灌溉服務價格越低,農戶接受程度越高;若節水灌溉服務價格越高,農戶越難以接受,說明農戶對節水灌溉服務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
需求價格彈性的公式是:
(3)
式中:Ed為需求價格的彈性系數;Q為服務總需求量;ΔQ為服務需求變化量;P為服務的理論價格;△P為價格的變化量。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組織的性質同樣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具有顯著影響,當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組織包括營利性組織與非營利性組織,其組織發展目標不同,定價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非營利性組織是建立在農業有償服務的基礎上制定的價格,以彌補服務產生的成本,保障節水服務組織的生存與發展。營利性農業節水服務組織在彌補成本的基礎上,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提供服務的同時要求獲取一定的利潤。因此需要針對非營利性質與營利性質的服務經營主體設置不同的定價模型。
非營利性質服務組織節水服務定價模型為:
(4)
營利性質服務組織節水服務定價模型為:
(5)
式中:P為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的理論價格;TC為節水灌溉服務總成本;S為服務生產和應用中的風險系數;Pm為社會預期年平均資金利潤率;ΔI為農戶接受節水灌溉服務應用增加的實際效益;m為服務組織從農戶處獲得的實際效益中隱含的分成比例;Ed為農戶節水灌溉服務需求的彈性系數;Q為提供服務的數量,包括節水灌溉服務面積與服務次數。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模型構成包括服務費總金額與服務數量兩部分,服務費總金額包括服務總成本與服務組織利潤兩部分。當一定區域內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市場發育較為成熟時,服務成本中的可變成本會逐漸趨于一致,服務的利潤也會與社會平均利潤率趨于一致,節水灌溉服務價格會形成一個動態均衡的價格,各服務組織間定價會圍繞均衡價格上下浮動。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的制定不能低于提因供服務產生的總成本,即Pmin≥TC,一旦低于服務成本,服務組織就會形成虧損,若虧損得不到補償,服務主體的發展將不可持續。采用邊際成本定價法是較為理想的定價方法,但長期按照邊際成本定價會使服務供給方處于虧損狀態,需要政府財政資金補貼,否則難以確保節水灌溉服務質量。
價格上限定價是斯蒂芬·李特查爾德提出的被規制企業產品或服務價格設定上限的定價方法。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的上限是非政府管制的價格,但由于農業生產經營的特殊性,農業節水灌溉服務主體制定服務價格時應當考慮農戶的支付能力、支付意愿以及由于節水灌溉服務對農戶產生經濟效益,以及市場上已有的同類服務價格Pt,形成節水灌溉服務的最高價格Pmax,即服務價格的上限。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應介于價格上限Pmax與價格下限Pmin之間,即Pmin
Pmax時,制定的服務價格超出農戶的支付能力或服務給農戶帶來的經濟效益,農戶就會難以接受,節水灌溉服務市場局面難以打開,對節水服務組織的發展也具有不利影響。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的價格是否具有合理性,還要根據服務的成本、質量與內容差異來確定(見圖1)。

圖1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的上限與下限
本文為驗證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模型的合理性,選擇瑪納斯縣樂源農業高效節水合作社作為案例進行分析。2007年瑪納斯縣樂源農業高效節水合作社由9戶農民在樂土驛鎮周家莊村發起成立,社員入股折合股金684.82萬元,其中:社員現金入股520萬元,土地入股面積折合股金88.82萬元。“股田制”入股社員69戶,“股金制”入股社員67戶。合作社帶動的村莊包括下莊子村、文家莊村和平原林場,累計帶動當地農戶300多戶,服務面積達到1 333.33 hm2。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的重要基礎是服務成本,合作社提供灌溉服務成本主要內容包括服務人員工資、過濾器等滴灌設備或田間滴灌系統維護成本、人員通訊費、人員培訓費用等。農業節水灌溉服務總成本根據節水灌溉服務的面積與次數進行分攤,農戶根據入股土地面積計算支付(見表1)。

表1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成本基本情況
農業高效節水合作社在節水服務業務上具有非營利性質,僅僅基于成本向農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即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定價模型為:
(6)
根據表1數據進行計算,節水灌溉服務的理論價格與平均成本一致為678.15 元/hm。
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制定是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關鍵性環節,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當前農業節水灌溉服務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定價主要是基于平均成本核算的農業有償服務定價方法。采用此類定價方法,可以根據服務需求彈性制定差異化價格,使得社會經濟福利最大化;但相對于邊際成本定價法而言,平均成本定價法會帶來效率的損失,服務需求彈性越小,價格偏離邊際成本程度越大。與其他商品定價相比,農業節水灌溉服務價格制定既要考慮到節水服務的成本、供求關系等傳統因素,又要考慮節水服務組織、農戶、政府等眾多利益主體間復雜的利益關系,是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以及提供補貼的難點問題,因此應當不斷完善節水灌溉服務市場與服務定價機制,形成精細的第三方治理,提高節水灌溉服務供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