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中醫科,廣東 深圳 518116
妊娠前后是女性發生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的高危時期,其中最常見的精神和心理障礙就是產后抑郁癥(Postpartum Depression,PPD)[1]。產后抑郁如不加以治療可持續較長時間,部分女性甚至可持續至幼兒上學前[2-3],不僅嚴重危害產婦和嬰幼兒的身心健康,還對家庭、婚姻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PPD已被作為產科和心理學的邊緣學科在臨床日益受到重視,對其治療的研究也在不斷增多。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線結合心理干預治療PPD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產后抑郁的產婦9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6例,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1.7±6.9)歲;病程15~36d,平均病程(22.6±6.2)d。研究組46例,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2.4±7.3)歲;病程17~38d,平均病程(24.1±7.3)d;兩組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本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患者知情同意研究方法,受教育程度均在初中及以上,符合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郁病診斷標準,同時HAMD評分≥20分。排除標準:器質性精神障礙者;過敏體質不適合穴位埋線者;既往穴位埋線有皮膚潰瘍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10 mg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規格10 mg×7粒,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788),1 次/d,療程10周。研究組:采用穴位埋線結合心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穴位埋線:器材為0.3 mm×50 mm 毫針剪去針尖,7號注射針頭,1 cm“0”號羊腸線(泡于75%乙醇中備用);選取三陰交、肝俞、上星、百會、申脈五穴作為埋線穴位。操作時囑產婦取坐位,將羊腸線置入注射針內,毫針從注射針后部插入抵住羊腸線,碘伏消毒穴位周圍,針頭刺入所選穴位。三陰交、申脈、百會三穴直刺 20 mm,肝俞穴向脊柱斜刺15 mm,上星穴向百會斜刺15 mm,快速垂直進針后稍做提插,產生針感后,邊退針管邊用毫針將羊腸線推入穴位,后用棉球將針孔壓住約30 s,埋線后留觀15 min可離開,每周1次,對稱穴位交替進行,療程10周。②心理干預:根據五行相克“喜勝憂”的理論,采用以情勝情、移情、借情的方式進行心理干預,即首先發動產婦家屬營造喜慶的家庭氛圍,找可引起產婦歡喜情緒的話題與其交流,從而抑制抑郁,達到以情勝情的目的;其次,根據產婦的性格特點和喜好選擇音樂緩解抑郁情緒;第三,通過播放娛樂身心的電視節目轉移產婦的注意力,使產婦逐漸擺脫抑郁狀態,將不良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第四,指導產婦靜坐30 min,配合呼吸調養氣機,每周3次,共靜養10周。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10周治療結束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評價兩組產婦抑郁程度,HAMD評分20~26分為輕度抑郁,27~34分為中度抑郁,≥35分為重度抑郁。
1.5 療效評價 以治療前后HAMD評分減分率作為療效評定標準。痊愈:HAMD評分較治療前減少>75%,且治療后HAMD評分<8分,抑郁癥狀完全消失,生活工作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HAMD評分較治療前減少50%~75%;有效:治療后HAMD評分較治療前減少25%~49%;無效:治療后HAMD評分較治療前減少<25%,抑郁狀態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

2.1 治療前后抑郁程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抑郁程度均較治療前減輕,觀察組抑郁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抑郁程度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穴位埋線治療除具有針刺、穴位封閉等療法的效果外,還具有埋線效應和后效應[6-8]。穴位埋線所使用的羊腸線進入身體后,作為異種蛋白可誘導變態反應,機體會分泌巨噬細胞、抗體等軟化、分解、破壞、液化,使其成為多肽、氨基酸等吸收[9]。羊腸線從被埋入到吸收需要經過20d左右的時間,這一段時間里可對穴位產生持續而柔和的的生化刺激,并形成一種復雜的非特異性刺激沖動向大腦反饋。本研究選三陰交、肝俞、上星、百會、申脈五穴作為埋線穴位,這些均是中醫治療神志病的要穴,具有健腦安神、理氣疏肝、協調臟腑、調和氣血的作用,氣血和順,則腦髓生化有源,可促進大腦生理功能的恢復[10]。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是臨床常用的抗抑郁藥物,作用機制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對5-HT的再攝取,增強中樞5-羥色胺能神經的功能。口服吸收完全,絕對生物利用度約為80%。但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引起矛盾性焦慮、癲癇發作、躁狂等[11]。我國的傳統醫學對郁病的認識起源較早,在《內經》中就是關于“郁”的記載[12],元代朱丹溪在《內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氣、血、濕、熱、痰、食“六郁”致病學說,并以“越鞠丸”和“六郁丸”治療郁證[13-14]。明代張景岳在《景岳全書·郁證》中指出,“若情志之郁,則總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提出了“因郁而病”[15]。《理瀹駢文》曰:“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也”[16]。說明心理因素能夠致病,在抑郁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反之改善心理狀態可以治療抑郁。心理干預可喚回產婦的積極情緒,幫助產婦建立強大的心理防御,改善免疫、內分泌等內環境,從而緩解失望、悲觀等消極情緒,使產后抑郁狀態減輕或消除。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線結合心理干預治療PPD,從治療效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抑郁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穴位埋線延長針刺效應,彌補了針刺治療時間短的缺陷,可對機體產生長久刺激,結合中醫心理干預對治療PPD有顯著的效果,因此建議可作為治療的替代療法,而且可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