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佛山 528200
面癱主要由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致,多發于冬夏季節,WHO指出面癱每年發病率為3/10萬,面癱發生后不僅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工作,還對患者社交、溝通造成障礙[1]。大部分面癱患者在起病后1~3個月可基本恢復癥狀,如口眼歪斜、眼瞼下垂、口角歪斜等表現,但部分面癱患者會因為沒有得到恰當的治療殘留后遺癥,影響面部美觀[2]。提高治療療效及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面癱屬中醫“口眼歪斜”范疇,中醫認為面癱多是因風寒、風熱破壞面部經絡,造成面部肌肉出現痙攣。中醫治療面癱有較好療效,筆者選取我院60例面癱患者,觀察牽正復癱湯加減聯合針刺對面癱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60例面癱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6~64歲,平均年齡(43.77±4.23)歲;病程0.5~2 d,平均病程(1.40±0.42)d。研究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西醫結合內科學》[3]中相關診斷標準;②無多發性神經根炎;③無意識障礙,肢體癱瘓;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
1.3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②腦干病變、顱底病變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純采取針刺治療,研究組采用針刺聯合牽正復癱湯治療,兩組療程均為10 d。針刺方法主穴取地倉、頰車、牽正、翳風、合谷。眼睛閉合不全配攢竹,抬眉困難加陽白,人中溝歪斜加水溝,鼻唇溝變淺配迎香。常規針刺得氣后,翳風、合谷用瀉法,余穴平補平瀉,接電針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限,每日治療一次,連續10 d。毫針(華佗牌,蘇州醫療用品廠生產,規格0.38 mm×15 mm),電針儀(廣州富強美容儀器廠,型號:FQ-110,規格:41 cm×24 cm ×42 cm)。牽正復癱湯組成黃芪30 g,白附子10 g,當歸10 g,天麻10 g,熟地黃15 g,雞血藤20 g,甘草6 g,桂枝10 g,紅花10 g,僵蠶15 g,全蝎15 g。取汁200 mL,每日分 2 次服完,連續10 d。
1.5 觀察指標 ①面癱癥狀評分參考Sunnybrook 面神經評分標準[4],項目為額紋、鼻唇溝、鼓腮、口眼,分值范圍0~3分,分值越高癥狀恢復越好。②治療療效 參照劉翠平等報道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5]。痊愈:面部區域正常;顯效:功能輕微減弱;有效:明顯功能減弱;無效:面靜止時不對稱,上額無運動,眼不能完全閉合。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FDI殘疾指數評分[6]及House -Brackman量表積分[7]FDI殘疾指數評分滿分30分,分數越高殘疾程度越高;House -Brackmann 量表積分0~10分,分數越高面部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2.1 兩組面癱癥狀評分 兩組治療前面癱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面癱癥狀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面癱癥狀評分比較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面癱治療療效 兩組面癱治療療效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面癱治療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FDI殘疾指數評分及House -Brackman 量表積分 兩組治療前面部FDI殘疾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FDI殘疾指數評分及House-Brackman量表積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FDI殘疾指數評分及House-Brackman量表積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面癱可見于任何年齡,以 20~40 歲男性多見,主要表現為患側不能皺額、抬眉、閉眼、鼓腮、吹口哨等[8]。西醫認為面癱可能與寒冷刺激、細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密切關系,發病與神經缺血水腫,神經受損造成面部表情肌癱瘓有關,病理上可見面神經髓鞘腫脹、脫失、軸突變性[9]。中醫認為本病因正氣不足、衛外不固,休息不足、思慮勞心、貪涼喜冷,風邪乘虛致經氣阻滯、經筋失養。中醫學關于面癱的記載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代,之后《靈樞·經筋》云:“風邪入于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
牽正復癱湯通過多年的臨床治療,在治療面癱上具有較好的療效。牽正復癱湯中黃芪、當歸、熟地黃補氣養血行血;桂枝、木香溫經通絡;桂枝引藥上行面部;雞血藤活血通絡;僵蠶祛風止痙;全方起到調和營衛、活血通絡的作用。同時針刺為傳統中醫的治療手法,可以有利于面神經功能的恢復。研究組采取牽正復癱湯加減聯合針刺治療,結果提示研究組在面癱治療療效、治療后面癱癥狀評分、FDI殘疾指數評分及House -Brackman 量表積分上明顯優于對照組。中醫認為攢竹穴具有疏風通絡之效; 絲竹空清利頭目,牽正穴通經活絡; 頰車、地倉穴疏風通絡,顴髎祛風消腫。針刺可以疏調經筋氣血,活血通絡。同時針刺可以促進神經功能逐漸恢復,刺激三叉神經纖維痛溫覺的恢復。還有學者指出針刺可以起到扶正固本,驅逐邪氣的療效,為機體提供足夠氣血精微,恢復氣血、面部筋脈的濡養[10]。
綜上所述,牽正復癱湯加減聯合針刺對面癱患者的治療療效肯定,具有明顯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