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莊蓉
化妝的最高境界是“妝成有卻無”,而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必是底妝產品無疑了。但世上粉底千千萬,要選對一款方方面面都契合自己的粉底液無異于大海撈針。
2018年5月,《消費者報道》邀請2位膚質分別為混干、混油的模特及13名志愿者,對25款粉底液進行了主觀實測,測試指標包括遮瑕效果、持久度(帶妝8小時)等。
測試過程中,每位模特均使用相同產品進行簡單保濕后,將等量粉底液涂抹上臉,且每款粉底液不重復使用一塊海綿上妝。
測試結果顯示,遮瑕效果方面,阿瑪尼、露華濃(油肌款)、資生堂及NARS較好;而玫珂菲、如新凝韻遮瑕能力相對較差。
持久度方面,表現較佳的為阿瑪尼、NARS、露華濃(油肌款)及玫琳凱;而巴黎歐萊雅及凱朵KATE脫妝相對更嚴重。
粉底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均勻膚色、遮蓋瑕疵。其中,混合型干性皮膚的模特遮瑕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混干膚質模特臉上瑕疵不多,有少許痘印。上妝后,資生堂、香奈兒、阿瑪尼及芭比波朗等粉底液基本可以遮住這些微小瑕疵,甚至還有均勻膚色、隱形毛孔的效果。
而混合性油性皮膚的模特臉上瑕疵較多,除了痘印,還有些許斑點和痣,因此展示出來的遮瑕效果稍有不同,迪奧Dior相對更好,如下圖。
綜合兩位模特的上臉效果來看,資生堂和阿瑪尼的遮瑕效果相對不錯,均勻膚色比較棒,而且模特臉上的毛孔、痘印也大部分被遮蓋掉,重要的是還比較自然清透。
不過它們同樣存有不足,對于混油模特臉上的斑點和痣還是有點力不從心,這方面還是得靠專業的遮瑕產品。
此外,13位志愿者(膚質包括:7名混油/油皮、4名混干/干皮、2名中性肌膚)也直接上臉體驗了25款粉底液的實際妝效,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志愿者的面部測試結果與模特較為一致,阿瑪尼、資生堂、芭比波朗、露華濃等4款展現出了較好的遮瑕效果,排在后面的則是Dior、KIKO及Mistine。
為了更全面地反映產品的遮瑕能力,本刊還取等量粉底液均勻涂抹在用眉筆畫了 “心形”圖案的手背肌膚上,對比涂抹前后各款樣品之間的遮瑕情況:
手背測試的結果顯示,雅詩蘭黛、Mistine、NARS等3款產品的遮瑕效果更好,基本能將圖案遮蓋住。而珂芙縵、如新凝韻及玫珂菲的遮蓋效果相對較差, 涂抹后的“心形”圖案仍然比較明顯。
綜合手背及面部測試的結果,本刊發現面部肌膚與手背肌膚的上妝效果差別較大,這或許是因為手背肌膚和面部肌膚在細膩程度、油脂含量等方面有很大區別。
本刊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最好能直接上臉感受,不建議僅僅通過在手背上試用來判斷其遮瑕情況。
綜合2名模特和13名志愿者的上臉效果以及手背遮瑕測試的結果,此次粉底液測評遮瑕表現較佳的為阿瑪尼、露華濃(油肌款)、資生堂及NARS。
不過,玫珂菲遮瑕還是一如既往比較差(如圖1) 。
一款粉底液的遮瑕效果主要決定于粉體的含量,比如白色的二氧化鈦和黃色的氧化鐵等,用于調色效果顯著。
本刊在分析粉底液成分表時也發現,阿瑪尼無痕持妝粉底液(權利粉底液),二氧化鈦在成分表中的排名就比較靠前,排第3位,含量不低,此外還添加了黃色/紅色/黑色氧化鐵等多種著色劑,因此遮瑕效果顯而易見。
夏天到了,消費者同樣關心粉底液的脫妝程度。跟美妝博主們的測試比起來,本刊的測試環境不算殘酷,沒有經歷逛街、蹦迪、吃火鍋,僅僅是在空調房上了一天班、吃了一頓燒鴨飯的程度而已,完美再現一個都市白領的工作日常。
但經歷8小時長時間帶妝且沒有定妝的情況下,許多粉底液統統被打回原形。
其中脫妝最明顯的就是膚質混油的模特了,面部油光、浮粉、鼻翼卡粉現象都比較嚴重,T區更甚。其中,玫琳凱、植村秀、阿瑪尼等產品相對脫妝程度較輕,而KATE、巴黎歐萊雅脫妝比較嚴重,整體妝面略顯斑駁,如下圖。
與油性皮膚稍有不同,干皮脫妝的表現更多是卡粉、結塊、起皮,此次干性肌膚持久度測試中芭比波朗、阿瑪尼等持妝能力不錯,如下圖。
13名志愿者同樣也接受了帶妝8小時的測試,其測試結果顯示,阿瑪尼、NARS這2款表現較優,而混油肌膚的志愿者使用YSL后脫妝比較嚴重、干性膚質的志愿者使用KATE后掉妝也較明顯,如下圖。
雖然經過8小時后的妝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脫妝情況,油皮更甚,但相比之下,阿瑪尼、NARS除了T區微泛油光,其他部位保持良好。
綜合模特、志愿者的上臉效果,此次粉底液測評持久度表現較佳的為阿瑪尼、NARS、露華濃(油肌款)及玫琳凱。
而巴黎歐萊雅及凱朵KATE的脫妝效果相對更嚴重,稍有不慎就會將好不容易完成的精致妝容“毀于一旦”(如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