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頭琴
牧歸。韁繩,拖住落日蒼茫
乳香,將草原黃昏熏香
銀碗里,酒香彌漫在輕顫的馬頭琴弦上
如果,將氈房的窄門洞開,哪一匹馬搶先
奮蹄奔出
一萬匹馬的浪潮,將科爾沁草原黃昏的
寧謐,踏碎,淹沒
而那些馬匹,踏過孤獨,悲涼,寒冷的草原
踏過祖先的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山脈
洶涌,奔騰在
老阿爸滄桑的指尖上
刀子與羊群
起初,從草垛上也能夠勉強張望它們
草捆,從欲望的縫隙中
滾出來,一如烏云里驀然滾出的閃電
不知滾向,何處
一場大雪過后,坐在草垛的
黑色痕跡里,怎么也望不到
它們,只看見天空里漂向遠方的云朵
像游動的刀子
蒙古馬
草原上的馬嘶,撕破了帝國疆域百年沉寂
飛鳥難以逾越的雪山,被不安的馬蹄,踏平
欲望的箭矢,出鞘
在彎腰的間隙,射中了歐亞版圖的靶心
如今,草原上,西拉木倫河
依然,悠悠流淌著一個英雄民族的豪氣,與
夢想
草原人,從昔日的馬背上,翻身
下馬
讓一匹馬,順著兩根多夢的琴弦,奔馳——
帶著篝火上的火苗,走出它
亙古的夢境
而讓另一匹馬
回到,孝莊園的馬廄里,回到
富饒,安逸的天堂草原——科爾沁
不要驚擾那
馬鞍上,綻放的薩日朗,不要觸碰
花兒的夢!
更不要驚動,馬鐙上
寂靜的斑駁,要不——讓所有的寂靜
回到鐵銹里,絆住
不安的馬蹄,讓它靜靜地,靜靜地
在西拉木倫河畔,彈奏
一只草原鷹,盤旋高空已久的夢——
讓草原的
寂靜,鎖住弓箭,長矛,貪欲,殺戮!
神駒
阿爸,是一只草原上的雄鷹
一生的夢想,寄托在
一匹齒坎較深的騍馬身上
祈求:上天
給它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駒,在
八月的蒙古國草原那達慕上,一展北國草
原的雄姿
當年的那把古老的馬頭琴,是額布格①留下
來的
現在,靜靜地掛在阿爸曾經
躺下,夢見過神駒的哈納②上
如今,阿爸的夢的種子,孫女薩日娜
從畜牧研究所,成功拿到。此刻
一枚落日,很像一粒滴血的紅豆
草原的黃昏
特別的寧靜,思念也特別寧靜
額吉的眼眶也寧靜
薩日娜,拉響了馬頭琴,琴弦上多年靜默的夢幻之曲——《神駒》
沿著西拉木倫河水,靜靜地流淌
額吉點燃一炷香,忽明忽暗,點燃了
草原人,很久,很久的夢想
白云深處的羊群
在水與冰之間,我
早已察覺出
一把刀子的光芒,在
暗夜里,依舊沒能隱去暗自發光的刀鋒
在刀子和水之間,我也
沒能聽見
哪一只羊的尖叫,羊群,卻已悄然隱沒在
白云深處
河流堪比妖孽,用水的魔布,遮掩
浪尖上,明亮滾動而來的尸骨,致使飛魚的
游動,止于夢幻的
剎那
當河流,從
冰冷的刀刃上,醒來
堤岸上,聚集著送別的人群,像樹木,大雁
依然,在向著
鄉愁的
逃亡途中
春來,河流大病如初,眨眼間,花朵
轉身,已
離開春草,蝴蝶飛去,蜜蜂潮濕,我們無奈只能,再一次
去一枚果核里,尋找羊群的
蹤跡
微評論:
詩人對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覺體認,讓他的詩歌中鼓蕩著濃烈的草原和民族氣息。詩人從科爾沁草原展開想象和抒情,使用蒙古族文化符號,諸如羊群、蒙古馬、氈房、牧人等渲染出濃濃的草原意境。全詩風格浪漫、細膩又兼具豪情,如鋪展開的一幅歷史與現實交融、光榮與平淡交織的寫意畫卷。《蒙古馬》一詩中,詩人將“蒙古馬”這一意象放置在歷史征戰和如今自由安逸的環境之中,如“草原上的馬嘶,撕破了帝國疆域百年沉寂/飛鳥難于逾越的雪山,被不安的馬蹄,踏平”,同詩句“不要驚動,馬鐙上/寂靜的斑駁,不要——讓所有的寂靜/回到鐵銹里,絆住”,形成強烈對比,甚至是一種提醒與警告的暗喻,從而彰顯了詩歌珍視和平與現實安穩的旨意。
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是詩歌要表達的另一層內涵。一種是生活生產方式的延續,如蒙古民族千百年的游牧生活方式,依然在草原上流轉,詩歌《刀子與羊群》《白云深處的羊群》均有表達。詩人對“傳承”更深層地理解,則體現在對文化傳承的表達上。如在《馬頭琴》《神駒》兩首詩中,“馬頭琴”意象反復出現,孫女從祖父的手中接過馬頭琴,依然能奏響流傳在草原上的夢幻之曲。詩句中川流不息的西拉木倫河,正暗示著民族文化的永續相傳。
責任編輯 烏瓊
注:①額布格:蒙古語,祖父。
②哈納:蒙古語,蒙古包里的木柵。
達爾罕夫
本名包玉平,蒙古族,出生于科爾沁草原。詩歌作品散見于《詩刊》《民族文學》《星星》《草原》等刊,曾獲中國星星2014年度散文詩大獎等全國性獎項二十余次,作品入選多種年度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