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吳江
6月25日,由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歐化農業貿易(深圳)有限公司、康樸新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恩卓農資有限公司、云南滇興農農資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共享科技創新 助力綠色發展”為主題,來自全國的中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農業生產資料股份有限公司、惠多利農資有限公司、四川邦力達農資連鎖有限公司、成都中農公司以及大連德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德龍化肥有限公司等進口肥、高端肥的代理商、經銷商等近200人參加本次論壇。中國農業大學、國際鎂營養研究所李春儉教授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劉學軍教授應邀出席會議并演講。
論壇以詩會友,以一首詩朗誦《我的南方和北方》拉開帷幕。“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近,近得可以隔岸相望……我的北方和南方相距很遠,遠得無法用腳步丈量……這里是我們永遠的故鄉和天堂!”盡管這是一首網絡詩句,卻猶如涌動在朗誦者心中的一團火,表達了他們對腳下一片熱土的摯愛!無疑,這是一個有情懷的農資群體。
每年一度的“話”肥深圳灣高峰論壇不僅是高端進口肥料“大咖”的一次再聚首,更是針對未來一年肥料發展的預測和引領。今年會議的主題聚焦融合國際先進技術、助力行業綠色轉型,契合了中國未來肥料供給側改革的趨勢,引燃了中國肥料轉型的綠色風暴,并將成為未來中國肥料轉型發展的主旋律。
在開場致辭中,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延亮博士闡釋了中國肥料轉型發展趨勢,以及鎂肥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在產業綠色轉型中的作為。他指出,農業、化肥與綠水青山之間的關系很大,肥料企業在減負過程中更是責任在肩。
據有關測算表明,目前我國氮肥的損失率為42%,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人類活動中,產生活性氮的主要來源就是化肥,過量氮的投入對環境產生了很多不利的影響。提高肥料的養分效益,是對養分精準管理的前提。正確的施肥方式能夠使產品的養分效益得到優化,進而顯著提高農作物品質,提高農民收益。為此,高端肥料企業一直以創新技術在推動環境保護和提高養分效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郭延亮說:“原農業部提到2020年化肥零增長,但是,肥料不是想減就能減的。肥料減施要靠技術、要聚焦化肥利用率、要靠肥料增效。此次會議的五個主辦方中,歐化、康樸和德鉀鹽都是化肥生產商,無論是現在還是在歷史上,都非常重視化肥技術,都堅持從平衡營養角度,在引領肥料綠色發展過程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郭延亮強調,減少肥料施用主要是減少氮肥和磷肥。肥料減施不減產,就要有減有增,可能就要增加其他元素。比如,根據國家統計和預測,鉀肥施用量還會略有增長,特別是中量元素,大家會看到一個比較明顯的增長。“德鉀鹽核心競爭力是鎂,接下來的時間里大家會看到,鎂在德鉀鹽業務中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鎂可能是能夠和大鉀鹽公司競爭的一個根本。”

論壇現場

五家主辦方代表共邀嘉賓明年再聚深圳。
近年來,隨著“減肥增效”“一控兩減”等政策方案的出臺,高端肥、特種肥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此次會議在借助國際肥料技術相互融合的倡導下,嘉賓針對綠色發展問題進行了探討,引燃了中國肥料轉型的綠色風暴——“綠色風”也將成為未來中國肥料轉型發展的主旋律。
本次會議在助力綠色發展的核心主題下,專家也針對如何綠色發展、合理利用鎂元素,特別是減少活性氮的流失導致的污染,提出了建設性方案。李春儉教授在關于“鎂肥施用現狀及缺鎂影響作物生長的原因”的主題報告中,針對作物對鎂的需求及施肥現狀以及缺鎂影響作物生長的原因進行了闡述。他總結認為,缺鎂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中國農業生產中長期忽視了鎂肥,應該加強含鎂肥料的生產和施用。由于作物缺鎂癥狀明顯,使鎂元素可以在因缺乏營養導致的作物事件中發揮作用,并會給鎂肥企業帶來市場機遇。
劉學軍教授則針對“氮肥的環境問題及解決途徑”作了演講,就中國氮肥生產與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中國氮肥施用走過了一條從不足到持平再到超越的快速發展之路,過去30年來中國不同地區大量施用氮肥造成了土壤中硝酸鹽的大量累積。氮肥產能嚴重過剩、單位面積氮肥施用偏高、氮肥種類單一、缺少低環境排放的氮肥品種,這些問題的后果就是導致我國肥料利用率低,損失嚴重!他呼吁解決當前問題需要加強養分管理,并提出“呼喚綠色肥料產品與養分管理技術,產業轉型、提質增效是我國肥料企業未來必由之路!”。
目前,企業面臨的不僅是生產問題,同時還需應對資源環境、市場需求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壓力。特別是在供給側改革過程中,企業應當把握肥料市場發展方向,拓寬肥料市場、加強技術服務推廣,針對終端需求進行綠色引導。為此,歐化、德鉀鹽、康樸等企業都在集聚和整合自身的力量。
對于企業在綠色轉型中如何作為,歐化農業貿易(深圳)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肖焱波博士以“做好農化服務踐行綠色發展”為題進行了演講,闡述了企業在綠色轉型中不能缺位。肖焱波說:“2010-2016年間中國化肥的施用量持續增加,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是肥料消費的主要推動力。2016年,耕地面積占21%的蔬菜和果樹,消費40%的肥料。因此,減肥增效的目標作物是果樹、蔬菜,新型肥料的目標作物也是果樹、蔬菜。”多年來,歐化農業瞄準山東、河北區域的大姜、大棚蔬菜、蘋果、葡萄,以及浙江的茶葉、西瓜、葡萄和福建的蔬菜、柚子、香蕉等作物進行農化服務,使其在柑橘、蔬菜、香蕉、果蔗、生姜等作物上的銷量占總銷量的2/3。
此舉不僅提升了歐化農業的產品在目標作物上的銷量,同時通過自身的農化服務,引導終端消費轉型。此外,歐化農業公司一直在特定區域分銷、親密客戶關系、堅強技術后盾、踏實農化推廣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并結合各區域優質客戶資源,聯手客戶踐行綠色轉型理念。
與會者紛紛對此次會議主題給予了肯定。近年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肥用量零增長行動、“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肥料進出口稅率調整以及“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的修訂,預示著肥料供給側改革的方向將瞄準生態和諧與綠色發展,促進肥料產業向綠色轉型將是未來企業著力的根本。肥料綠色轉型是大勢所趨,企業應當抓住機遇,通過農化服務和產品推廣,將綠色發展理念植入終端消費群體,才不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會上,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延亮、歐洲化學中國公司總經理丁振軍、康樸新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田肇壯、深圳市恩卓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卓鎮、云南滇興農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對與會嘉賓表示衷心感謝,并相約下次共聚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