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貴陽 550000)
某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部分橋梁樁基在超聲波檢測中發現部分已施工樁基存在嚴重缺陷,樁基缺陷位置主要存在于樁頂及樁底區域。針對以上情況,對出現承載能力不足的樁基進行提高承載能力加固處理,對承載能力滿足要求的樁基進行補強加固處理。
經超聲波檢測存在嚴重缺陷,經驗算,樁基承載能力不滿足要求的共3根,樁基基本情況統計表見表1。

表1 經驗算承載力不足且已施工下部結構的樁基情況統計表
經超聲波檢測存在嚴重缺陷,經驗算,樁基承載能力滿足要求的共4根,樁基基本情況統計表見表2。

表2 經驗算承載力滿足要求但存在嚴重缺陷的樁基情況統計表
根據驗算結果對承載能力不滿足需承受荷載要求的樁基采用增設樁基提高樁基承載能力。
(1)排樁樁基:對右幅12-3#樁基采用縱橋向等間距、同樁徑對稱增設2根1.3m直徑樁基,新增樁基不考慮病害樁基參與受力,新增樁基之間樁間距滿足最小樁間距要求;新增承臺自樁頂以上20cm位置向下進行設置,承臺尺寸6.6m×3m×2m,新增承臺與原樁基、系梁連接處需進行鑿毛處理,并對所有需通過原樁基、系梁的新增鋼筋進行植筋連接,確保豎向荷載通過新增承臺傳遞至新增樁基。
(2)2根病害樁基的群樁:對左9b-0#、9b-1#樁基采用中間加兩側等間距、同樁徑對稱增設3根1.5m直徑樁基,新增樁基不考慮病害樁基參與受力,樁間距滿足最小樁徑樁間距要求;新增承臺自原承臺底面向下進行設置,承臺尺寸13.7m×3m×2.5m,新增承臺與原樁基連接處需進行鑿毛處理,并對所有需通過原樁基的新增鋼筋進行植筋連接,確保豎向荷載通過新增承臺傳遞至新增樁基。
(1)對樁頂8m范圍內缺少檢測數據的樁基采用人工開挖至缺少數據最大位置,檢查樁基外觀情況,并采用超聲波檢測儀抽檢混凝土缺陷。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處理;如不存在缺陷采用C30水下混凝土進行回填,如存在缺陷采用自流平混凝土進行修補處理后進行回填。
(2)對樁頂8m范圍內存在嚴重缺陷的樁基進行開挖,采用人工開挖至缺陷位置,對缺陷區域松散結構進行鑿除,采用自流平混凝土進行灌注修補,修補完成后進行回填處理,為避免對下部結構造成影響,挖除時嚴禁爆破。
(3)對樁身及樁底存在嚴重缺陷的樁基采用樁側后壓漿提高樁端承載力及樁側摩阻力,進而提高樁基承載能力。樁側后壓漿沿樁基周圍布置三個孔位,采用鉆孔機械跟管鉆進工藝成孔,鉆孔位置距樁邊緣1.1~1.85m,鉆孔直徑φ110mm,鉆孔斜度2~4°,鉆孔深度至樁底,注漿管采用φ30×5mm低壓流體管,底部5m范圍采用花管,壓漿漿液采用水泥漿。
(1)未通過驗算樁基經過維修加固后承載能力均滿足設計要求,通過了驗算。
(2)采用對應的維修加固方案,對存在缺陷的7根樁基進行處理,最后經超聲波檢測均為合格樁。
對于未能及時進行樁基檢測而發現的樁基缺陷問題,上述加固處理方案是有效的,但不僅增加了施工成本,也加大了施工質量管控風險。為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應及時進行樁基檢測,對檢測存在問題的樁基進行及時處理。同時,需注重現場管理與施工工藝的把控,以確保施工質量的優質,望本文能給現場施工以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