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曉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橈骨位于前臂外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多為老年人[1]。目前,臨床上常使用閉合復位外固定術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為了研究使用不同術式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的效果,筆者對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85例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間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85例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經X射線檢查均被確診為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2)患者的治療資料完整且有詳細的隨訪記錄。3)患者均無手術禁忌證。本次研究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等疾病的患者。2)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3)患有陳舊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及腕關節疾病的患者。4)伴有局部神經損傷和肌腱損傷的患者。將這85例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外固定組和內固定組,外固定組有45例患者,內固定組有40例患者。在外固定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4例;其平均年齡為(53.2±15.5)歲;其從受傷到手術的平均時間為(2.4±1.2)h;對其骨折的情況進行AO分型,為A3型骨折的患者有10例,為B2型骨折的患者有7例,為B3型骨折的患者有8例,為C型骨折的患者有20例。在內固定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23例;其平均年齡為(52.6±15.2)歲;其從受傷到手術的平均時間為(2.6±1.3)h;對其骨折的情況進行AO分型,為A3型骨折的患者有9例,為B2型骨折的患者有6例,為B3型骨折的患者有7例,為C型骨折的患者有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內固定組患者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協助其取平臥位。2)在患者的骨折處做一個切口,鈍性分離其皮下組織、肌肉,充分暴露其骨折端,對其骨折端進行復位。使用鋼板螺釘對其骨折處進行固定。3)逐層縫合患者的手術切口。對外固定組患者使用閉合復位外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并協助其取仰臥位。2)對患者的骨折端進行復位。患者骨折復位成功后,在其第2掌骨橈背側做2個長約0.5 cm的切口,分別從每個切口向骨折處鉆入1枚固定針,固定其骨折端。在患者骨折處安裝外固定架,在透視下觀察,骨折處復位滿意后擰緊固定架上的固定螺母。3)縫合患者的手術切口。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等各項臨床指標。
1)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在術前、術后3個月、術后12個月發生疼痛的程度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發生疼痛的程度越嚴重。2)采用Batra 腕關節評分標準將患者術后3個月腕關節功能恢復的情況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優:Batra 腕關節評分為90~100分;良:Batra 腕關節評分為80~89分;可:Batra 腕關節評分為70~79分;差:Batra 腕關節評分<70分[2]。優良率=(優的例數+良的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內固定組患者相比,外固定組患者手術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均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住院的時間更長(P<0.05)。詳見表1。
術后3個月,外固定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為優的患者有43例,為良的患有有1例,為可的患者有1例,其腕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為97.8%。內固定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為優的患者有40例,其腕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為100%。外固定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略低于內固定組,但兩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后12個月VA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內固定組患者相比,外固定組患者術后3個月VAS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的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的對比()
注:*與內固定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骨折愈合時間(d)外固定組 45 55.6±8.2* 31.8±5.7* 17.6±2.1* 85.6±10.5*內固定組 40 78.9±9.5 69.5±6.8 12.6±5.6 112.3±13.4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上肢骨折。目前,臨床上常用閉合復位外固定術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閉合復位外固定術具有手術操作簡單、術中對患者骨折處的血運、肌肉等損傷小等優點。施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可充分暴露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患者的患處,且手術視野清晰,故此術式的復位效果更好[3]。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內固定組患者相比,外固定組患者手術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均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住院的時間更長,其術后3個月的VAS分更高,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后3個月腕關節功能的恢復率及其術前、術后12個月的VAS分相比基本無差異。
綜上所述,用閉合復位外固定術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均可取得顯著的療效,但使用閉合復位外固定術治療此病時手術的切口更小,術后患者恢復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