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衛甲
(廣西來賓市人民醫院 廣西 來賓 546100)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該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可分為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兩類,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包括有小轉子骨折、大轉子后方骨折等。有研究表明,動力髖螺釘髓外固定術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髓內固定術是現階段治療不穩定性轉子間骨折的常用術式。為了對比使用上述兩種術式治療不穩定性轉子間骨折的效果,筆者對廣西來賓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廣西來賓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經MRI、CT掃描或X線攝片檢查被確診為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2)未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的患者。3)未發生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其年齡為52~84歲,平均年齡為(71.5±2.9)歲;對其骨折情況進行AO分型,為A1型骨折的患者有2例,為A2型骨折的患者有23例,為A3型骨折的患者有5例;為左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有14例,為右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有16例;其受傷的平均時間為(2.2±1.0)d;其受傷的原因為跌倒摔傷的患者有20例,為發生車禍受傷的患者有8例,為墜落受傷的患者有2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其年齡為54~82歲,平均年齡為(71.2±2.6)歲;對其骨折情況進行AO分型,為A1型骨折的患者有3例,為A2型骨折的患者有21例,為A3型骨折的患者有6例;為左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有12例,為右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有18例;其受傷的平均時間(2.1±1.2)d;其受傷的原因為跌倒摔傷的患者有21例,為發生車禍受傷的患者有5例,為墜落受傷的患者有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觀察組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髓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進行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適當墊高患者的患側下肢,使其髖關節外展并固定。在患者患肢的髖關節外側、股骨大粗隆頂點處做一切口,充分暴露其股骨近端及股骨粗隆。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對患者的骨折進行牽引復位。2)在患者的股骨大粗隆頂端處內側做一切口,透視下由切口向骨折近端的髓腔內逆行置入一枚導針。使用擴髓器在患者患肢的股骨粗隆近端做擴髓處理。選取適宜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在導針側位方向的股骨頸中央區域和正位方向的股骨頸下1/3區域,順導針方向依次錘入,取出導針。3)在透視下觀察患者骨折處復位良好后,對患者的術區進行清理并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為對照組患者使用動力髖螺釘髓外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是:1)進行術前準備和骨折復位的方法同上。2)在患者患肢大轉子前后緣中央、股骨頸中下1/3處各置入1枚克氏針,在透視下精確地調整置入克氏針的角度、深度等,使之分別與股骨干和股骨頸中軸線方向保持平行。依據克氏針所在的位置,在股骨頸中置入導針。在導針的引導下,將動力髖螺釘由股骨頭皮質處擰入,釘頭擰入的深度控制在股骨頭軟骨下0.8~1 cm之間,取出導針,安裝鋼板,對動力髖螺釘進行加壓處理,在側方鋼板處安裝尾帽,并用皮質骨螺釘固定鋼板。3)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觀察患者骨折復位效果理想且固定較為牢固后,對患者的術區進行清理并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其術后6個月Harris的評分。用Harris對患者術后6個月的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其髖關節功能恢復的越好。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手術的時間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P<0.05)。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的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的對比()
組別 例數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住院的時間(d) 骨折愈合的時間(周)觀察組 30 86.2±11.4 153.2±10.7 18.3±5.4 12.8±0.7對照組 30 136.3±27.2 392.6±10.7 19.0±4.6 13.0±0.4 t值 9.304 86.653 0.504 1.359 P值 0.000 0.000 0.591 0.179
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Harris的平均評分為(84.9±4.2)分,對照組患者Harris的平均評分為(71.6±8.4)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Harris的平均評分更高(t=7.756,P<0.05)。
在觀察組的30例患者中,術后發生感染的患者有1例,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3%。在對照組患者中,術后發生感染的患者有2例,發生髖內翻的患者有2例,發生患肢短縮的患者有1例,發生螺釘斷裂的患者有2例,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3.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x2=5.192,P<0.05)
股骨轉子間骨折又被稱為股骨粗隆間骨折。髓內固定術是一種較為典型的骨科內固定術式。在開展內固定前,可在透視下為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骨折處進行較為精準的閉合復位,且術中各項操作步驟相對簡便,切口較小,可有效預防手術對相關軟組織血運的破壞[4-6]。有研究表明,相對于髓外固定術,髓內固定術的手術時間短、術中的出血量少[7-8]。本次研究的觀察組患者所使用的防旋髓內釘,其末端為螺旋狀刀片,可有效壓入股骨頭周圍的骨質中,比普通螺釘的抗壓性、防旋性更強,穩定性更好,可有效防止髖內翻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手術的時間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術后6個月隨訪Harris的評分更高,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骨折愈合的時間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與使用動力髖螺釘髓外固定術進行治療的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相比,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髓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髖關節功能恢復得更好、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