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海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四川 成都 6100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患者可出現咳嗽、咳痰、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1]。該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肺功能,導致其運動耐力下降,從而可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和探討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噻托溴銨治療COPD的效果。
將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77例COPD患者納入本研究。這77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7版)中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2]。其中,排除對沙美特羅替卡松和噻托溴銨過敏的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和觀察組(41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6例(占63.41%),女15例(占36.59%);其平均年齡為(65.16±2.45)歲,平均病程為(10.58±2.21)年;其中,合并自發性氣胸與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分別有4例(占9.76%)和6例(占14.63%)。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4例(占66.67%),女12例(占33.33%);其平均年齡為(64.67±2.38)歲,平均病程為(10.71±2.45)年;其中,合并自發性氣胸與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分別有3例(占8.33%)和6例(占16.67%)。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用噻托溴銨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噻托溴銨(生產企業 :德國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公司;注冊證號:H20100194)的用法是:吸入給藥,每次吸入18 μg,1次/d,連續用藥半年。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噻托溴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噻托溴銨的用法同上。沙美特羅替卡松(生產企業:法國Laboratoire GlaxoSmithKline公司 ;注冊證號 :H20120015)的用法是:吸入給藥,每次吸入50 μg,1次/d,連續用藥半年。囑患者在用藥期間戒煙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多進食營養充足的食物。
進行治療前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包括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s)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s)
指標水平 時間 對照組(n=36)觀察組(n=41) t值 P值FEV1(L) 治療前 1.53±0.29 1.52±0.30 0.148 0.883治療后 3.42±0.41 4.50±0.51 3.664 0.000 FEV1/FVC(%) 治療前 42.68±4.24 42.71±4.25 0.031 0.975治療后 66.02±5.15 79.31±6.04 2.553 0.013
在用藥期間,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心悸、口干癥狀的患者各有1例,觀察組患者中出現口干癥狀的患者有2例。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5.56%(2/36)和4.88%(2/41),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8,P>0.05)。
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表明,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罹患COPD的幾率高達8.2%。該病的發病原因分為外因(如吸入粉塵和化學物質、長期吸煙、空氣污染等)與內因(如遺傳因素、氣道反應性增高、肺先天發育不良等)兩個方面[3]。該病患者普遍存在氣道上皮細胞損傷和肺功能下降的情況。目前,臨床上對COPD患者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治療該病的藥物有長效抗膽堿能藥物、吸入型糖皮質激素、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等。噻托溴銨是一種長效抗膽堿能藥物,可與支氣管平滑肌上的毒蕈堿受體相結合,抑制由副交感神經末端釋放乙酰膽堿所引起的支氣管收縮,從而可起到舒張支氣管的作用。該藥能有效地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緩解其呼吸困難的癥狀,降低其病情急性發作的頻率。沙美特羅替卡松是一種由沙美特羅(β2受體激動劑)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型糖皮質激素)組成的復合制劑。該藥能抑制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的產生和釋放,從而可起到持久擴張支氣管的作用[4]。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噻托溴銨治療COPD,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用藥較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