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鵬軍,陳旭東,蔣凱瑞,舒 春
(內江市中醫醫院,四川 內江 641000)
急性腰扭傷是骨科常見的腰部疼痛性疾病[1]。該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因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腰部劇烈疼痛、腰椎不能挺直、腰部活動受限等。目前,臨床上常采用中醫針刺療法、推拿療法、中藥貼敷法對急性腰扭傷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討用Z型撥針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內江市中醫醫院骨科接受治療的34例急性腰扭傷患者。將這34例患者隨機分為拔針組和針刺組。在拔針組患者中,有男性10例,女性7例;其年齡為27~56歲,平均年齡為(45.53±4.12)歲。在針刺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8例;其年齡為28~59歲,平均年齡為(47.31±2.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相關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3]。2)患者有腰部扭傷史。3)患者腰部的一側或兩側出現劇烈疼痛,其活動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4)患者的腰肌和臀肌發生痙攣。5)患者脊柱的生理曲度發生改變。6)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進行X射線檢查、CT檢查或MRI檢查,其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脊柱骨折、腰椎間盤脫出。2)患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3)患者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4)患者的肝、腎功能不全。5)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6)患者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及止痛藥。
為針刺組患者采用中醫針刺法進行治療。進行中醫針刺治療的方法是:1)對患者的養老穴進行針刺與電針治療,留針的時間為20 min/次,1次/天。2)對患者的阿是穴采用拔罐刺絡放血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⑴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并告知其伸直雙足,暴露出其腘窩。⑵使用酒精棉球對患者的腘窩進行消毒。⑶使用三棱針對患者的腘窩進行點刺放血后,再在其腘窩處進行拔罐,留罐10 min后取罐。3)使用三棱針點刺患者的委中穴,點刺的時間根據其出血的顏色而定。一般情況下,當出血的顏色由暗紅色轉變為鮮紅色時,即可停止治療[2]。治療5次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為拔針組患者采用Z型撥針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俯臥位,暴露其腰背部,并在其小腹的位置放置一個軟枕。2)使用觸診的手法確定患者腰背部的各個疼痛點,并使用龍膽紫藥水進行標記。3)確定治療的范圍后,對該區域的皮膚進行消毒,并以該范圍的中心點作為進針點。4)消毒結束后,為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對進針點部位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麻醉的深度由進行撥針操作時的松解深度決定。5)使用破皮刀切開患者的皮膚,寬度約為0.3 cm。6)右手持Z型撥針,左手捏起患者進針點處的皮膚,插入Z型撥針,直至到達需松解的筋膜層。7)根據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調整進針的角度,對龍膽紫藥水標記處的組織進行推剝。完成一個區域的推剝后,抽回Z型撥針并退至進針點,再向另一個龍膽紫藥水標記的區域進行推剝。在施針的過程中遇到粘連較重的部位會導致進針的阻力增大,此時,施針者需持穩Z型撥針,緩慢用力,緩慢推剝。進行推剝時,以患者的皮下有明顯松動為宜。8)施針時,施針者需控制進針的深度和推剝的范圍,并應避免進行扇形推剝操作,以免損傷其正常的皮下組織。9)治療結束后,對進針點處進行拔罐,留罐5 min后取罐。10)取罐后,為患者使用碘伏消毒其進針點處的皮膚,并為其使用創可貼貼敷針眼。每周治療1次,共治療2次。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的評分及治療的總有效率。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用1~10這十個數字表示從輕微疼痛到劇烈疼痛的不同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疼痛感越強。患者的治療效果參照中醫藥管理局發表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以下三個等級。1)治愈:患者腰部的疼痛癥狀消失,其脊柱功能恢復正常。2)好轉:患者腰部的疼痛癥狀有所減輕,其脊柱功能有所改善。3)無效:患者腰部的疼痛癥狀未得到改善,其病情甚至在加重。
使用SPSS16.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的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明顯降低,且拔針組患者VAS的評分低于針刺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的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針刺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VAS的評分 治療后VAS的評分拔針組 17 8.29±1.23 1.23±0.24*#針刺組 17 8.78±1.46 2.23±1.25*
經過治療,與針刺組患者相比,拔針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急性腰扭傷屬于“閃腰”、“岔氣”的范疇。中醫認為,急性腰扭傷是因為患者發生閃挫、跌仆、扭轉過度,使其腰部氣血凝滯,絡脈阻滯,經脈拘急,進而導致其腰部肌肉攣急而不能俯仰的外科疾病。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于患者腰背部的肌筋膜發生急性損傷、出血、水腫和炎性滲出,使其肌筋膜室內壓升高,微血管、微神經受到牽拉和卡壓,導致其肌筋膜室內組織缺血和缺氧所致。
《黃帝內經》指出:“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Z型撥針是江蘇省江陰市陳超然醫師根據中醫針灸長針與圓針的特點研發而成。Z型撥針采用不銹鋼制作而成,吸取了古代針灸“九針”中長針與圓針的優點,其針尖像九針中的圓針一樣圓鈍。因此,使用Z型拔針對患者的筋膜組織進行鈍性松解時,不會對其血管、神經組織造成損傷,安全性較高。臨床實踐證實,應用Z型拔針法可持續對患者攣縮、僵硬的筋膜組織進行挑撥,使其攣縮的組織逐漸松開,進而消除該組織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壓迫。
有研究表明,在治療急性腰扭傷的過程中,Z型撥針法可以起到減張、剝離和解除粘連的作用,從而解除患者微神經受到的卡壓和牽拉,打破其肌筋膜室內的惡性循環,加快其局部組織中炎性物質的釋放。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療,與針刺組患者相比,拔針組患者VAS的評分更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這說明,采用Z型撥針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痛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