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偉,李 杰,王 卓,劉祥云
(1.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人民醫院,河北 秦皇島 066200;2.秦皇島市海港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急性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危急重癥。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眩暈、頭痛、偏癱、言語不清及昏迷等,其生命安全可受到嚴重的威脅[1]。尤瑞克林和曲克蘆丁均是治療腦梗死的常用藥物。尤瑞克林具有改善微循環、擴張血管等作用。曲克蘆丁具有改善神經功能、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2]。本次研究主要觀察應用尤瑞克林聯合曲克蘆丁治療急性腦梗死對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經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2 月至2018年2月某醫院收治的7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5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7例;其年齡為53~74歲,平均年齡為(64.28±6.27)歲;其中有17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基底節區,有9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腦葉,有6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小腦,有3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腦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6例,女19例;其年齡為54~73歲,平均年齡為(63.28±7.14)歲;其中有18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基底節區,有10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腦葉,有5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小腦,有2例患者的發病部位在腦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P>0.05。
對兩組患者進行溶栓、降低顱內壓、改善腦循環、營養腦神經、控制血壓及血糖等西醫常規治療。為兩組患者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治療,其用法均為:口服,200 mg/次,1 次 /d,在用藥 2 d 后將用藥量改為 80 mg/次,1次/d。同時,為對照組患者應用尤瑞克林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將0.15 PNA單位的此藥混入250 mL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1次/d,共用藥2周。為觀察組患者在采取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曲克蘆丁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將10 mL的此藥與250 mL的生理鹽水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1次/d,共用藥2周。在對兩組患者進行3 d的治療后,采集其2 ml的外周靜脈血。將0.3 mL的抗凝劑加入到血液樣本中進行抗凝,然后將血液樣本置于2 000 r/min 的離心機中進行15 min的離心操作,在分離血漿后進行凝血功能指標的檢測。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分析其血漿中D-二聚體的水平、血小板計數及纖維原蛋白的水平等凝血功能指標,并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其神經功能受損的程度。NIHSS的主要評估項目包括意識水平、視野、下肢運動、感覺、面癱及語言等。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漿中D-二聚體的水平、血小板的計數及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D-二聚體的水平(μg/L)血小板計數(×109/L)纖維蛋白原的水平(g/L)觀察組 35 0.95±0.24 70.60±9.42 2.34±0.33對照組 35 1.86±0.38 85.67±10.20 3.08±0.42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14.56±1.99 2.56±0.35對照組 35 14.61±1.88 6.28±0.81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抗凝、溶栓、擴張血管等方法治療急性腦梗死。研究發現,聯用尤瑞克林與曲克盧丁治療急性腦梗死能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3]。尤瑞克林具有選擇性擴張微血管、改善微血管的血液灌注、控制神經元細胞及神經膠質細胞的凋亡、提高腦組織對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改善因動脈閉塞而受損的神經功能等作用。曲克蘆丁具有提高血氧濃度、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膽堿酯酶的活性、修復神經元細胞、改善腦功能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聯用尤瑞克林與曲克蘆丁治療急性腦梗死可取得較好的效果,能顯著調節患者的凝血功能與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