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卓,李 杰,郭明偉,董 浩
(1.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人民醫(yī)院,河北 秦皇島 066200;2.秦皇島市海港醫(y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闌尾炎為臨床上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對闌尾炎患者常采用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老年闌尾炎患者的免疫力較低,對其進行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后其切口不容易愈合,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2]。有臨床資料顯示,對老年闌尾炎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可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縮短其住院的時間。為此,筆者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某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老年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某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老年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傳統(tǒng)組(n=40)和改良組(n=40)。在傳統(tǒng)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8例;其年齡為60~78歲,平均年齡為(66.5±5.0)歲。在改良組患者中,有男24例,女16例;其年齡為60~76歲,平均年齡為(65.8±4.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傳統(tǒng)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具體的操作方法為:讓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硬脊膜外麻醉。在患者右腹壓痛最明顯處做一個長約6~9 cm的斜切口,用電刀依次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及腹膜。采用拉鉤牽拉患者的手術切口,找到其闌尾,用闌尾鉗夾出其闌尾。對患者的闌尾根部進行結扎和切除操作,縫合其闌尾的殘端。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的腹腔,縫合其手術切口。對改良組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具體的操作方法為:讓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硬脊膜外麻醉。在患者右腹壓痛最明顯處做一個長約3 cm的斜切口,用電刀依次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及腹膜。采用拉鉤牽拉患者的手術切口,找到其闌尾,用闌尾鉗夾出其闌尾。對患者的闌尾根部進行結扎和切除操作,縫合其闌尾的殘端。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的腹腔,縫合其手術切口。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VAS評分、住院的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用VAS評分評估患者在術后的疼痛程度,評分越高表示其術后疼痛越嚴重。
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傳統(tǒng)組患者相比,改良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術后VAS評分較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術后VAS評分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術后VAS評分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
分組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VAS評分 住院時間(d)改良組 40 38.4±5.5 30.2±5.0 1.5±0.7 4.3±1.5傳統(tǒng)組 40 52.3±6.8 51.4±6.1 3.0±0.9 7.0±2.4 t值 10.052 16.999 8.321 6.03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改良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傳統(tǒng)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老年人的免疫力較低,多患有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等基礎疾病。對老年闌尾炎患者進行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對其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其在術后恢復較慢。有研究資料顯示,對老年闌尾炎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效果較好,可縮短其手術的時間,加快其術后恢復的速度[3-6]。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傳統(tǒng)組患者相比,改良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術后VAS評分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較低。綜上所述,對老年闌尾炎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效果顯著,可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