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翩翩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婦產二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宮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的一種情況。臨床上常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對宮外孕患者進行藥物治療[1]。為了進一步探討聯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間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宮外孕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為(26.6±4.8)歲;其停經的時間為30~62 d,平均的停經時間為(43.6±5.2)d。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1~36歲,平均年齡為(26.8±4.6)歲;其停經的時間為30~65 d,平均的停經時間為(42.7±5.6)d。兩組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宮外孕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者入院后,均了解其停經的時間、陰道的出血情況,然后對其進行B超檢查、血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等。對這些患者的病情進行確診后對其進行治療。為對照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進行治療。甲氨蝶呤的用法是:取50 mg的甲氨蝶呤對患者進行肌內注射,每日注射1次。在為患者注射甲氨蝶呤的第3天、第5天時,對其進行血β-HCG濃度的檢測。如果在注射甲氨蝶呤的第5天時患者血液中β-HCG的濃度比進行治療的第3天高,繼續為其注射1次甲氨蝶呤。為觀察組患者聯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每次讓患者口服50 mg的米非司酮,每日服2次,連續服用5 d。甲氨蝶呤的用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記錄在治療前后其血β-HCG的濃度、異位妊娠包塊的直徑、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2]。
1)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血β-HCG的濃度恢復正常,其異位妊娠包塊消失或明顯縮小,沒有出現腹痛等癥狀。2)無效:接受治療后,患者血β-HCG的濃度升高,其異位妊娠包塊無變化或在增大,其出現較為嚴重的腹痛等癥狀。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表 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宮外孕是指女性在受孕后其受精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的情況。該病多發生于輸卵管畸形、輸卵管結扎后再通、宮內有節育器、盆腔內有腫塊、接受人工助孕及既往有宮外孕史的女性。在宮外孕的眾多類型中,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女性的輸卵管管壁、內壁粘膜及內壁粘膜下的組織較薄。如果受精卵在上述部位著床、發育易導致女性的輸卵管發生破裂,使其發生內出血。宮外孕是一種常見的產科急腹癥。及時對此病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藥物療法適用于治療異位妊娠包塊的直徑<5 cm、血β-HCG的濃度<2500 mIU/ml、沒有出現明顯內出血的癥狀、輸卵管未發生破裂的異位妊娠患者。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都是臨床上治療宮外孕的常用藥。甲氨蝶呤是一種葉酸拮抗劑。此藥能夠有效地抑制孕婦體內核酸的合成,使其子宮內的絨毛組織發生變性、壞死,進而使異位妊娠的胚胎死亡。米非司酮是產科的一種常用藥。此藥兼具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質激素的活性,多被用于抗早孕、催經止孕及對胎死宮內的孕婦進行引產等治療中。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聯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