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浙江 杭州 31001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此病具有傳染性強、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特點[1]。臨床研究發現,慢性乙肝患者因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常會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可嚴重影響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采用整體護理方案對48例慢性乙肝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從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中選取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臨床表現均符合慢性乙肝的診斷標準[2],其本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參考組(n=48)和整體組(n=48)。整體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1例;其平均年齡為(28.11±7.96)歲。參考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2例;其平均年齡為(28.86±7.5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藥物治療。在治療期間,對參考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監測其病情的變化情況、遵醫囑對其進行用藥護理等。對整體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方法是:1)對于病情處于急性發作期或合并有肝性腦病的患者,護理人員告知其多臥床休息。待其病情有所好轉后,指導其進行室內散步等活動,以促進其身體機能的恢復。2)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對于合并有肝性腦病的患者,限制其蛋白質的攝入量。對于合并有肝腹水的患者,限制其鈉鹽的攝入量。對于合并有低鉀血癥的患者,指導其多食用高鉀的食物。對于合并有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告知其避免食用堅硬、粗糙、辛辣、生冷等有刺激性的食物。3)護理人員對患者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食具及便器進行消毒。注意觀察其是否存在出血傾向,對于有大出血風險的患者,對其進行血型檢測,并做好對其進行輸血的準備。4)對于靜脈輸注肝安、凱時、保達新、門冬酸鉀鎂等藥物的患者,護理人員注意控制其輸液的速度,并觀察其是否出現不良反應。5)對于躁動不安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在其床邊設置護欄,必要時可使用約束帶對其肢體進行約束,以防止其發生墜床。定時為其修剪指甲,以防止其抓傷皮膚。對于發生昏迷的患者,應確保其呼吸道的通暢,必要時可遵醫囑對其進行吸氧治療,以防止其發生呼吸困難。使用冰帽降低患者的顱內溫度,以保護其腦細胞[3]。
比較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
完全依從:患者可完全遵照醫囑接受治療。部分依從:患者在家人和護理人員的勸導下可配合完成治療。不依從:患者拒絕配合治療。
對本文中的數據均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整體組患者中對治療的態度為完全依從的患者有30例(占62.50%),為部分依從的患者有16例(占33.33%),為不依從的患者有2例(占4.17%)。參考組患者中對治療的態度為完全依從的患者有11例(占22.92%),為部分依從的患者有24例(占50.00%),為不依從的患者有13例(占27.08%)。整體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95.83%)高于參考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72.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560,P=0.002)。詳見表1。
整體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39例(占81.25%),為一般滿意的患者有8例(占16.67%),為不滿意的患者有1例(占2.08%)。參考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15例(占31.25%),為一般滿意的患者有24例(占50.00%),為不滿意的患者有9例(占18.75%)。整體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97.92%)高于參考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8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44,P=0.008)。詳見表2。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對治療依從率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慢性乙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此病具有傳染性強、病程長、難以治愈等特點。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4-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整體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97.92%)高于參考組患者。接受護理后,整體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95.83%)高于參考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整體護理能夠顯著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