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霞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斷指再植術是指在光學放大鏡的輔助下,將患者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手指重新接回原位,恢復其斷指的血液循環,使其斷指成活并恢復一定功能的精細手術。對患者進行斷指再植術,需要其斷離的手指相對完整,其斷指兩端的血管和神經能夠吻合。在對患者進行斷指再植術前后,應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其手術的效果,促進其術后康復[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和分析對接受斷指再植術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
將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120例進行斷指再植術的患者納入本研究。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36例,女24例;其年齡為19~67歲,平均年齡為(39.34±3.16)歲;其中有傷指完全斷離的患者47例,有傷指未完全斷離的患者13例;其中,致傷原因為刀傷、鋸傷、交通事故傷和絞傷的患者分別有18例、16例、14例和12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38例,女22例;其年齡為19~67歲,平均年齡為(39.34±3.16)歲;其中有傷指完全斷離的患者48例,有傷指未完全斷離的患者12例;其中,致傷原因為刀傷、鋸傷、交通事故傷和絞傷的患者分別有20例、15例、13和12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斷指再植術。在此期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方法是:成立臨床路徑護理小組(CPDT),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任組長)和責任護士。小組成員查閱與斷指再植術有關的文獻,并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患者的傷情及其對護理的需求度等為其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中詳細列出在各個時間段對患者進行護理的內容和方法。對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具體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即手術當天),及時對其傷口進行消毒和止血。若其出血量較大,可用止血帶對其進行止血。對于手指完全斷離的患者,應對其斷指進行清理,并將其斷指暫時放置在干燥的冰箱內保存,保存的溫度應控制在4℃左右。對于意識喪失的患者,應協助其吸氧,并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對其進行輸液治療。若患者的情緒較為激動,應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備皮和相關的檢查,協助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將手術室的溫度保持在22℃~25℃之間,防止室溫過低導致患者傷指的血管發生痙攣。在對其傷指的血管進行吻合前30 min,遵醫囑為其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其微循環,降低其血液的黏稠度。術中若其吻合口處的血管發生痙攣,應遵醫囑向其吻合口周圍點滴濃度為25%硫酸鎂溶液。術后5 h內,協助患者吸氧。術后6 h,讓其進食少量的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2)術后第1天,囑患者保持平臥位,適當抬高其患側的手臂。用烤燈對其傷指進行烤治,以促進其傷指的血液循環。烤燈應距其傷指35 cm左右。遵醫囑用抗凝藥、抗炎藥及血管擴張藥對其進行治療。在為患者應用尿激酶后,其吻合口易發生出血。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出現這種現象十分正常,讓其不要有心理負擔。術后24 h內,密切觀察其傷指皮膚顏色和彈性的變化情況。當其出現靜脈危象時,應遵醫囑在其傷指的側部做一個小切口,將其中的淤血放出。當其出現動脈危象時,應對其吻合口進行檢查,在必要時應遵醫囑拆除其縫合線,并用罌粟堿對其進行治療[2]。3)術后第2天~第3天,囑患者充分臥床休息,不要活動其傷指。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注意觀察其傷指是否發生腫脹、變色等情況,定期對其傷指進行毛細血管充盈實驗。若發現其傷指出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告知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處理。指導患者多吃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不要食用海鮮、魚肉、雞蛋等“發物”。若患者的傷指出現疼痛癥狀,應教會其緩解疼痛的方法,在必要時可對其進行鎮痛治療。4)術后第4天至出院前,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首先指導其活動患側的手腕和健康的手指,然后指導其逐步活動其傷指。囑患者在進行功能鍛煉時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在患者出院前,詳細向其講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囑其按時回醫院復查。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及時清理其傷口,對其進行術前指導。術后,密切觀察其傷指的情況,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等。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在兩組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的評分量表評估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此量表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越強。在兩組患者出院前,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其對護理的滿意情況。此調查問卷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個等級。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3]。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分和對護理的滿意率均更高(P<0.05),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護理指標
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時,可根據其病情、治療方式及對護理的需求為其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以其入院的時間為主線,在不同的階段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提高患者的療效,促進其早日康復[3-4]。斷指再植術是臨床上治療手指離斷的常用術式。臨床研究表明,對接受斷指再植術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能縮短其入院至接受手術的時間,從而可提高其斷指再植的成功率,且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術后住院的時間。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斷指再植術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能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