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民醫院,甘肅 甘谷 741200)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的剖宮產率接近50%。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剖宮產與自然分娩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進行自然分娩。如何縮短進行自然分娩產婦的產程、降低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是近年來產科關注的焦點[1]。為了分析和探討對產婦進行綜合護理對其自然分娩率及產后出血發生率的影響,筆者對91例產婦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
將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民醫院嘗試進行自然分娩的91例產婦納入本研究。這些產婦均具有進行自然分娩的指征(即其在產力因素、產道因素、胎兒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符合進行自然分娩的條件)。將這些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15±1.58)歲,其平均孕周為(39.19±1.58)周;其中,有初產婦29例(占63.04%),有經產婦17例(占36.94%)。觀察組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62±1.21)歲,其平均孕周為(39.57±1.24)周;其中,有初產婦28例(占62.22%),有經產婦17例(占37.78%)。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觀察組產婦行綜合護理,方法是:1)產前護理。全面掌握產婦的妊娠情況(如產婦的年齡、體重、孕次、產次、孕周、是否合并有妊娠合并癥及胎兒的情況等)。采用多種手段(如發放健康手冊、開展健康講座及面對面宣教等)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在產前需要注意的事項。鼓勵產婦在入院至分娩這段時間內每天進行適度的活動,告知其在臥床時盡量選擇左側臥位。囑其在產前1~2 d內多進食富含熱量、蛋白質的食物,以增強其體力。部分產婦由于擔心分娩過程中會出現劇烈疼痛而容易對自然分娩產生疑慮。針對這種情況,護士應告知產婦在出現疼痛時可通過調整呼吸、變換體位等方法使疼痛得到緩解,幫助其打消疑慮。另外,可采用撫慰法、鼓勵法、情感支持法、注意力轉移法幫助產婦緩解不良情緒,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行分娩。2)產中護理。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護士應注意監測胎兒的胎心和產婦的心率、血壓,同時根據其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手法對其進行按摩。若產婦感覺腰部出現明顯的疼痛感,應采用按壓法對其腰部進行按摩;若其感覺下腹部存在硬脹感,應采用旋轉按揉法對其下腹部進行按摩。在產婦出現宮縮后,指導其在吸滿氣后要緩慢地呼氣。在產婦宮縮間歇時,指導其放松身心,并適當地進食和飲水。3)產后護理。待產婦將胎兒娩出后,護士要遵醫囑及時為其注射縮宮素,以促進其宮縮。同時,注意觀察其心率、血壓、呼吸頻率、陰道的出血量及宮縮的頻率等。若產婦存在會陰撕裂的情況,應對其傷口進行止血和消毒。產婦在分娩時消耗的體力過多,因此可指導其在產后6 h內適當進食,讓其多食用雞肉、魚肉、雞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囑其多飲水,以防其發生便秘。指導產婦及早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教會其喂養新生兒的方法和技巧。另外,可與產婦一同為新生兒洗澡,糾正產婦在為新生兒洗澡時的不當之處。對對照組產婦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在產婦入院后,將分娩的相關知識告知產婦及其家屬,如分娩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產后進行母乳喂養的技巧、為新生兒洗澡的方法等。在產婦分娩后,注意觀察其子宮的收縮情況,積極預防其發生產后出血。
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產程持續的時間、自然分娩率、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及其所產新生兒的Apgar評分(Apgar評分為1~4分,表示新生兒存在中重度窒息;評分為5~6分,表示新生兒存在輕度窒息;評分為7~10分,表示新生兒不存在窒息)[2]。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更高,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n)]
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產程持續的時間更短,其所產新生兒的Apgar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產婦產程持續的時間及所產新生兒的Apgar評分(±s)
組別 例數 產程持續的時間(min)所產新生兒的Apgar評分(分)對照組 46 537.49±45.09 8.58±0.84觀察組 45 418.54±36.74 9.33±0.67 t值 6.11 3.14 P值 <0.05 <0.05
對產婦進行綜合護理是根據其具體情況,在產前、產中和產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緩解其產前的不良情緒,縮短其分娩的時間,降低其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相比,對其進行綜合護理更具全面性、先見性和規范性[3]。本研究中,筆者及其團隊對45例產婦進行綜合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本研究中,筆者及其團隊對產婦進行產前護理時,以對其實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為主。通過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可提高其對自然分娩的認知水平,改善其不良情緒。對產婦進行產中護理時,主要是對其實施呼吸指導、肢體按摩和生命體征觀察等,可縮短其產程持續的時間。對產婦進行產后護理,通過為其注射縮宮素及對其進行飲食指導、母乳喂養指導,可降低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促進其身體的恢復[4-5]。
綜上所述,對產婦進行綜合護理,能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且能預防新生兒發生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