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平
近年來,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提升,人文交流不斷深化,跨境人員流動規模不斷擴大,跨境犯罪率也隨之上升,如果不及時加以遏制,將腐蝕中國與周邊國家建立起來的良好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
中國駐柬埔寨大使熊波今年年初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確有一些國人素質不高,在當地參與非法賭博、電信詐騙、酗酒鬧事、擾亂治安;一些人無視交通規則、肇事傷人,這些人雖是極少數,但嚴重損害了中國人的形象。
熊波大使的講話的確不是柬埔寨個案。在菲律賓,印尼、泰國、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中國人在境外犯罪現象屢見不鮮。這些人利用中國與這些周邊國家建立的友好關系,充分利用簽證的便利條件,為獲取暴利,從事電信詐騙、網絡非法賭博、販賣毒品等犯罪活動,有的甚至形成了利益黑幫集團,給當地社會治安造成了嚴重負面沖擊。
由于這些國家大都屬于發展中國家,治理這些跨境犯罪行為能力和手段有限。雖然中國已同部分周邊國家建立了雙邊警務合作機制,但治理效果不顯著。
根據筆者對這些周邊國家的調研,這些跨境犯罪行為隱蔽性強、牽涉面廣、案情較為復雜,需要以雙邊和多邊相結合的方式,綜合統籌、聯動治理、精確打擊。
首先,以雙邊形式,成立跨部門的協調工作小組進行綜合統籌。這些跨國犯罪范圍涉及部門眾多,包括各國的警務、外交、商務、司法、旅游、移民等部門。需要成立跨部門組織,協調統籌各個部門,制定綜合的應對之策,并將協調小組形成常態機制。
其次,以雙邊和多邊相結合形式,建立跨境情報信息共享機制。跨境犯罪嫌疑人的出入境記錄、所在國的行蹤記錄等重要信息,需要進行及時的交換,以便對犯罪人員的行蹤隨時進行追查,這需要雙方警務組織和國際刑警組織的情報信息相互交換與共享。
再次,制定相關的法律,對跨境犯罪進行精準打擊。一些跨境犯罪分子抱著僥幸心理,利用法律的真空地帶在境外進行犯罪,試圖逃脫法律對其制裁。當下,相關部門有必要制定相關法律,對跨境犯罪行為進行嚴格法律界定,并對其跨境犯罪行為懲罰制定出最高標準,給跨境犯罪嫌疑人以更強的威懾力。
與此同時,對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跨境犯罪行為應該客觀看待,既不能隨意夸大,也不能視而不見。跨境犯罪是中國與周邊國家正常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目前亟須建立起相關機制,在人員和經費上保障,以便將打擊跨境犯罪常態化、機制化,維護好中國與周邊國家合作的友好局面,營造中國和平發展的穩定周邊環境。▲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