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國華 ,邵寶順 ,郭安國 ,周廣生 ,楊利國
(1.華中農業大學,a.動物科技學院;b.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武漢 430070;2.水牛繁育與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武漢 430070;3.湖北省畜牧獸醫局,武漢 430070)
湖北省是畜牧業大省,畜牧業對于湖北省的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隨著人口的增長以及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發展草食畜牧業已經成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關鍵。近幾年,湖北省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糧改飼”的工作方案,提高了農村經濟水平,推進了湖北省畜牧業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畜牧業橫跨三大產業,其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而節糧型的草食畜牧業在畜牧業中所占的比重又是一個國家畜牧業發達程度的重要體現。世界上許多國家在農業總體發展中種植業和畜牧業是并重的。在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一般都超過了種植業,如英國和德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0%~70%,丹麥、瑞典、新西蘭所占比例更高,達到90%。這些國家的農業產業結構都以畜牧業為主,其草食畜牧業對整個農業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如加拿大草食畜牧業總產值占畜牧業總產值的70%左右。
近幾年中國畜牧業發展態勢較猛,綜合生產能力逐步上升,但草食動物相關畜產品人均占有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1]。從圖1可以看出,在牛奶和草食動物(綿羊、山羊、駱駝、馬、驢、騾、兔)肉人均占有量上,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00和35 kg,世界平均水平分別為106和12 kg,中國平均水平分別為26和8.5 kg,而湖北平均水平僅為4.6和 5.5 kg(數據來源:聯合國糧農署 http://www.fao.org/statistics/databases/zh/;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說明湖北省牛奶和草食動物肉類人均占有量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還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若要趕上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全國牛奶產量缺口為3.8億t、牛羊肉缺口為3 691萬t;若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牛奶缺口1.1億t、牛羊肉缺口420萬t。 按照中國現在的平均生產水平,則相當于要多養6 314萬頭奶牛、1.9億頭肉牛和6.2億只羊才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需多養2 750萬頭奶牛、5 700萬頭肉牛和5億只羊才能趕上世界平均水平。湖北省若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牛奶需求量缺口為172萬t、牛肉缺口為7萬t、羊肉缺口為10萬t,相當于湖北省要多養43萬頭奶牛、95萬頭肉牛、1 400萬只羊。

圖1 部分畜產品人均占有量對比
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種植業(牧草產業和飼料產業)、乳品加工業、肉制品加工業、包裝業、獸藥生產等行業的發展,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產業進步,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更是改善居民膳食結構,增強國民體質的需要。2016年,農業部印發《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明確指出:發展草食畜牧業是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方面,對于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糧經飼兼顧、農牧業結合、生態循環發展的種養業體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2]。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要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提出尤其要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推動糧食主產區農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振興奶業[3,4]。
草食畜牧業的發展與壯大,其基本保證是飼料作物尤其是優質青粗飼料的供給。例如,種植業在美國農業中一定程度上從屬于畜牧業,其主要任務是保證畜牧部門有可靠的飼料基地。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就開始提倡人工種植牧草,特別是優質牧草,目前,美國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都是生產牧草飼料的基地;澳大利亞作為世界上主要的牛肉出口國,始終把飼草料生產和飼養管理放在首位;新西蘭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通過利用天然草場、種植飼料作物或輪作飼料、改山林為人工草地儲備冬春用草等措施,為草食動物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農業部做出了對南方草地畜牧業重點發展的重大部署,各省、市也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對草地畜牧業進行扶持和發展。在中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草食動物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在如今人口多土地少的形勢下,大力開展牧草種植以及糧改飼對于畜牧業的進一步優化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發達的草業是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優質的青粗飼料一方面通過青貯飼料實現,另一方面通過優質的青干草實現。法國除利用良好的人工草場放牧外,還同步發展牛羊飼草料工業,在牧草生產旺季將青草收割并曬成干草,或用地窖進行牧草和飼料作物的青貯,也有將牧草打捆進行塑料膜青貯,所有這些都保證了牛羊在冬季的飼草供給;加拿大青貯玉米及牧草播種面積占耕地面積的20%以上,為牲畜提供草場和越冬飼草料,同時為耕地提供綠肥和肥料并增加覆蓋物,以保護土壤,控制風害和水蝕,促進了草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美國通過人工種草,不斷提高優質牧草(特別是苜蓿)的播種面積比重,不僅支撐了本國草食畜牧業的發展,還成為了苜蓿出口大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此外,除了青貯玉米、苜蓿草、羊草等主要的青粗飼料以外,國內外還在不斷開拓其他的優質青粗飼料資源,例如傳統的油料作物——油菜,也在草食畜牧業中發揮了作用。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研究表明,油菜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草食動物所需的纖維素等,是一種優質的青粗飼料;在奶牛飼料中添加油菜子,可以提高奶牛產奶量,并提高牛奶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奶品質[5];也有研究表明,利用油菜秸稈飼喂奶牛,比利用油菜子更為安全 (秸稈芥酸含量更低),且也能顯著提高奶牛產奶量和奶品質[6,7]。
近幾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湖北省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湖北省農業總產值占所有產業總產值的12%,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農業產業結構不均衡,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為30%,而畜牧業又以豬禽為主,草食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僅為6%~7%,而中國草食畜牧業所占農業總產值的平均水平是37.5%[8],從而導致湖北省人均牛奶和草食動物肉的占有量僅為全國占有量的17.7%和64.7%,同時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更加明顯。
目前湖北省常年出欄肉牛167萬頭、肉羊568萬只,牛羊存欄量3 500萬個羊單位,優質青飼料年消費總量3 000萬t以上,由于草場發展滯后,湖北常年飼料缺口在1 000萬t以上,冬春季節缺口更為明顯。而如果湖北省人均牛奶、牛肉和羊肉占有量想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飼料缺口將會進一步擴大,接近7億t。因此,飼草問題是制約湖北草食畜牧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長江流域傳統種植業主要是水稻,但稻草的消化利用率低,營養價值不高,而從外地購買粗飼料的運輸成本較高,且受市場影響較大,這是導致長期以來湖北省草食動物養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生產成本,必須要做到飼料本地化,充分利用湖北省本地的飼草飼料資源。
湖北是水稻、玉米、小麥、油菜主產區,農作物秸稈較為豐富。但水稻秸稈消化利用率低,無法滿足現代優質高效的草食畜牧業生產需求。為了生產優質粗飼料,保護奶農和種糧人的利益,湖北省積極推進“糧改飼”工作,將原來種水稻的土地改種飼用玉米、飼用油菜和飼用小麥。隨著湖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建立以及玉米、小麥、油菜等青貯制作與飼喂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優質青貯料的短缺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目前,湖北省優質青干草基本依賴從外地甚至國外進口,購買優質青干草的運輸成本較高,且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導致生產成本偏高。湖北省天然草地面積約650萬hm2,常年冬閑面積40萬hm2左右,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此外,湖北省水土資源豐富,適宜牧草生長,但是降雨量大,影響了青干草的曬制,因此研究合適的耕種模式,避開雨季,研究青干草的種植和加工技術,可以充分挖掘湖北飼料作物生產潛力,有利于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提高農民增收,促進種植業、養殖業協調發展[9]。
1)優質青干草短缺,影響草食動物產業發展。由于草食動物生產水平高,對優質青干草特別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青干草的需求量大,而南方雨水多,曬制青干草相對困難[10]。
2)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浪費較嚴重。長期以來,受“豬糧安天下”思想的影響,湖北省種植業以糧、棉、油為主,養殖業以豬和禽為主,但農作物秸稈消化率低,無法被豬和禽利用,因而大量閑置。“秸稈還田”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稱為“利用”,但實質是在浪費生物質[11]。有研究表明,每年中國約有7.2億t農業秸稈資源,由于諸多不合理的使用,不僅浪費了農作物資源,還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12]。此外,由于糧、棉、油產量提高,農業雖然增產,但是市場價格下降,實際上并未給農民帶來增收。
1)加強對土地資源利用的認識,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古今中外,土地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資源日趨短缺。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生產更多、更好的食物,是世界糧農組織所提出的“食物安全問題”的核心。雖然糧食作物是食物之一,但肉、蛋、奶也是食物,而且是更好的食物。中國有80%以上的土地是不可耕地(不能用于生產糧食),但可用于生產“動物的糧食”(草料),進而生產優質的人類食物(奶和肉)。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土地是用來生產食物而不僅只用于生產糧食的,生產草料也可轉變成奶和肉,是優質食物。基于此,用“基本農田”生產草料應得到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2)優化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發展草業和草食畜牧業。種植業除種糧、棉、油外,還應種草,鼓勵利用荒山、荒坡地和冬閑地種草;進一步落實“糧改飼”政策,加大牛、羊養殖政策扶持力度,促進草食畜牧業發展。
3)研發種植和養殖新技術,促進種、養結合。優化種植模式和品種結構,盡可能避開雨季收獲,便于農作物副產品和草料的收貯;優化養殖技術,合理利用青貯料,盡可能減少青干草的使用量。
草食動物的飼養成本是養殖場成本中最高的部分,使用高質量的牧草和青貯飼料一方面能較好地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還能提高相關畜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湖北省天然草地資源豐富,但長期利用率不足,同時氣候條件等因素也限制著草食動物草料產業的發展,制約著畜牧業的增長。加快產業結構的改變,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應用、發展新技術,快速發展湖北省的草食動物草料產業,是提高湖北省農民收入,促進湖北省經濟增長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