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江縣農機局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由農機戶自愿組成的社會團體組織,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加快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它有效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和作業效率,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已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經營主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平江縣按照湖南省現代農機合作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全縣的工作實際,著力打造現代農機品牌專業合作社。經實踐證明,平江縣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創建,提升了現有的農機裝備水平,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推動了土地流轉和逐步實行規模化經營,實現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目標。
平江縣位于湘、贛、鄂三省交界處,區域面積4125km2,轄24個鄉鎮、496個行政村、46個居委會,總人口110萬人,耕地面積65.8萬畝(1畝=667m2,下同),多丘陵山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大縣、人口大縣和農業大縣。至2017年12月底,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9.51萬臺,89.2萬kW,全年完成機耕面積86.8萬畝(含復種面積)、機收面積83.6萬畝、機插面積18萬畝,油菜機耕機播面積16.8萬畝,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8%。
(1)現代農機合作社分布情況。2014~2017年,平江縣共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32家,分布在14個鄉鎮32個村。其中:安定鎮8家、伍市鎮5家、三市鎮5家、加義鎮3家、長壽鎮2家、福壽山鎮、童市鎮、南江鎮、三陽鄉、浯口鎮、龍門鎮、虹橋鎮、梅仙鎮、向家鎮等各1家。2016~2017年,安定鎮的山邊、伍市鎮的耀光、浯口鎮的永繼、加義的臻良、龍門的豐盛等五家現代農機合作社被評為湖南省示范現代農機合作社。
(2)資金來源。全縣32個現代農機合作社,資金來源主要由貸款、成員自籌兩部分組成。創建成功后,省財政獎補每社15萬元,市財政獎補每社2萬元;縣財政獎補每社13萬元。32個合作社共爭取省市縣獎補資金960萬元,其中省獎補資金480萬元、市獎補資金64萬元、縣獎補資金416萬元,是岳陽市爭取扶持資金最多的縣之一。
(3)基礎設施建設。平江縣現代農機合作社創建,沒有按國家重點幫扶縣的優惠條件降低標準,而是在省局要求的標準上拔高創建。32家合作社入社戶數248人,服務農戶6635戶,入社經營作業面積近6萬畝,高速插秧機68臺,烘干機84組,擁有機械原值達3645萬元、保有量達420臺,機庫棚面積超26600m2。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率達98%,年均純收入達80余萬元。
(4)成效顯著。一是有效地緩解平江縣農村“誰來種地”的難題。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誰來種地”這一難題猶為凸顯。湖南省“千社工程”的實施,有效地緩解了這一困境。現代農機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使一些拋荒和缺少勞動力的農戶的田塊集中起來統一經營,從而達到雙贏。二是農民收入顯著增加。近年來,黨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加快了農機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平江縣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成效顯著,組建了一批農民創業、實干興業、群眾受惠、推動農業高產的合作社。如安定鎮的山邊現代農機合作社,流轉土地近5000余畝,提供勞動力就業80人,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年均純收入達150余萬元,在全縣取得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三是推動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現代農機合作社除了取得豐厚的經濟收益,同時也助推平江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一方面勇于接受新技術,在飛防減藥、深施減肥、轉化減污中新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讓農民看到興機致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善于應用新機具,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都是從事農業生產多年、經驗豐富的職業農民,對農業機械有著獨特的眼光、見解,在機具選用、購置過程中,加大了對新型適用機具的投入,確保農忙期間農機具可以更高效投入作業,最大限度搶占市場,創造效益,使得高性能農機具不斷得到普及應用。
(1)合作社創建發展不平衡。全縣發展創建32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只占全縣合作社的20%。全縣24個鄉鎮只有14個鄉鎮32個村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發展規模和規劃與要求差距很大。現在有余坪、甕江、三墩、石牛寨、上塔市、岑川、板江、大洲、木金、城關等10個鄉鎮沒有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存在盲區死角,并且這10個鄉鎮中有的區域土地平坦,均適合大、中型農業機械作業,平江縣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潛力仍非常之大。
(2)土地規模經營面積小。農機合作社的發展以土地流轉為主,為實施土地規模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平江縣土地規模經營相對滯后,影響了大型農業機械作用的發揮。一是農民自主經營、各自為政,大機械與小地塊的矛盾日趨嚴重。二是仍存在土地以家庭為單位,農民自主經營模式,加之對現代合作社認知不夠,短期內看不到好的經濟效益,影響土地集約化。三是對農民入社的相關政策,尤其是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入社顧慮重重,存在不愿帶地入社現象。四是部分鄉鎮合作社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大,突出不了合作社的效益和優勢,這也導致入戶農戶積極性不高。目前,全縣入社耕地6萬多畝,也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轉較好的安定、長壽和伍市等鄉鎮。
(3)農機專業技術人才短缺。農機合作社作為一種新興的合作組織,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按目前平江縣現代農機合作社的建設,應具備專業技術人員384人,現階段僅有220人。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機械維修服務人員、財會人員等是主要短缺類型。雖然平江縣農機局多次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到省、市參加培訓,并舉辦各類農機專業技術培訓班,但還是難以從根本上直接解決人才短缺現狀,導致大型機械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合作社發展受到制約。
(4)日常監督管理不規范。農機合作社通過工商注冊,按法定程序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建立了合作社章程,明確了法定代表人,按照產權明晰、責任分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管理制度運行,嚴格執行成本核算制度,但部分農機合作社存在法定代表人一言堂,理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各種章程、規章制度難以落實,賬目設立不全,會計憑證不規范,沒有體現真分紅,真合作,真分享。合作社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導致合作社組織機構作用發揮不大,影響和制約了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5)合作社建設用地審批難。從平江縣以注冊的農機合作社運行狀況來看,建設用地難已成為制約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做大做強的瓶頸。突出表現在:一是由于國土部門沒有將合作社建設用地列入政府土地使用規劃,加之審批嚴格,致使庫棚、維修車間、辦公室等設施建設用地很難得到解決。機具除了農忙季節使用外,大部分時間閑置存放,普遍存在露天存放,導致機械銹蝕嚴重。二是大部分合作社只能租賃場地搞設施建設,增加了自身運營成本,影響其發展的積極性。
(1)科學規范發展布局。今年,平江縣現代農機合作社創建工作熱情高漲,縣農機局將繼續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高質量運營原則,全面推進現代合作社建設,按照全縣發展現代農機合作社規劃實施要求,科學規范布局、認真規劃、摸清底子、做好計劃、擇優擇機依次有序開展現代合作社創建申報等工作。2018年,規劃發展現代農機合作社10~12家,新增入社耕地3萬余畝,覆蓋至全縣18個鄉鎮,逐步減少農機合作社創建盲區。
(2)拓展土地規模經營面積。一是做好入社宣傳引導。做好農民思想工作,提高農民對建設農機合作社的認識,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入社是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富裕最有效載體,鼓勵農民自愿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農機合作社,最大限度擴大農機合作社土地經營面積。二是創新土地經營模式。在土地流轉中采取委托經營的方式,農戶實際收入與合作社風險共擔。三是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加大政策引導措施,引導農民從傳統的經營模式中走出來,提高合作社土地租賃面積。
(3)加強綜合服務能力。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能助推農機合作社更快更好發展。一是以管理促服務。農機管理部門定期、定人對合作社提供指導服務,規范管理。二是以技術促服務。組織專業技術隊伍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項目為依托舉辦合作社成員培訓班,學習新技術,推廣新機具,普及合作社相關知識,使合作社成員素質整體提升。三是以交流促服務。多方組織開展縣市省域間交流。定期召開合作社交流研討會,發揮省級示范社的示范帶頭作用,組織實地觀摩、介紹經驗、相互學習、共同提升。四是以人才促服務。建立農機技術人才庫,把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技術人員之間的需求聯系起來,提高人才利用的效率,解決農機合作社的技術人員需求問題。五是跨區作業促服務。合作社充分利用其組織化、規模化作業的優勢,組織社員和機具進行對外作業,以高質量、高服務標準為農民提供耕、種、收等系列服務,這樣既拓寬了收入渠道,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又提高了農機合作社的知名度。
(4)優先規劃合作社建設基礎用地。一是把農機合作社建設用地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解決機械存放問題,各級政府應把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用地問題,納入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給予考慮,優先安排,既解決了大型農機具統一存放、統一管理的問題,又使村容整潔,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二是實行優先用地政策。加快制定農機專業合作社用地優先政策,對已在工商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需要建設場地庫棚的,要根據其規模大小,科學測算用地數量,盡早盡快地給予批準用地計劃,以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三農”工作。三是合理規劃布局和選址。要堅持鼓勵利用廢棄地、荒地以及充分利用原有場地的原則,盡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農田,合理合法進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場地棚建設。
(5)助力精準扶貧為農機合作社發展提供新機遇。平江縣是國家重點幫扶縣,有貧困村137個,貧困人口7萬多人。農機合作社能夠促進平江縣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也為自身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一是有利于充實資本,擴大規摸。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擁有股權,而合作社的資本實力以及可調動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也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二是有利于保障貧困戶的權益,提高其自治能力。國家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的注入,轉換成貧困戶持有的股權,能夠調動他們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在參與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合作自治能力。三是有利于增進信任,贏得社會聲譽,促進合作社轉型升級。農機合作社能夠履行精準扶貧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增進貧困戶對合作社的信任,吸引更多貧困戶入社,社會聲譽提高,共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強,從而促進農機合作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