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執中成為最好的同志和兄弟
1957年,為了建設中國第一座導彈綜合試驗靶場,中央軍委決定,調志愿軍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孫繼先中將擔任導彈試驗靶場司令員。孫繼先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跟蘇聯專家打交道。
1958年1月,孫繼先跟隨炮兵司令員陳錫聯上將率領的一支龐大的中蘇聯合勘察組,以甘肅酒泉以北地區為重點,進行大規模的空中選勘和地面勘察,以確定建立導彈綜合靶場的合適地點。這支隊伍中有包括海空軍與工程兵、鐵道兵的七八位中國將軍,以及蓋杜柯夫率領的蘇聯專家組。
距酒泉約260公里的額濟納旗旗政府所在地,北邊有一塊略微凸起的地貌叫青山頭。經過十多天的踏勘,蘇聯專家和多數中國同志認為,青山頭周圍數萬平方公里是平坦開闊的硬戈壁,干燥少雨,一年中有300多天可用于導彈試驗。
經綜合分析論證,勘察組認為在額濟納旗青山頭及周邊地區建立導彈綜合試驗靶場的方案是可行的,并呈報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批準。中央采納了蘇聯專家的意見。
此后,勘察隊員們風餐露宿,踏遍了幾萬平方公里的戈壁荒漠。蓋杜柯夫等蘇聯專家與中國同志同甘共苦。戈壁灘嚴重缺水,別說洗澡,就連洗臉都很困難,有的“老大哥”干脆把頭發剃光,當了一回“洋和尚”。蘇聯專家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給中國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選勘過程中,孫繼先與蓋杜柯夫發生過多次爭論,有時甚至吵得臉紅脖子粗,而到了專家組完成勘測任務回國時,他們有說有笑,成了最好的同志和兄弟。
中國人民最真誠的朋友
1960年2月19日,國防科委下達命令,決定于5月底至6月初進行蘇制P-2地地導彈發射試驗。軍委和總部首長不斷發來指示:“抓緊,抓緊,再抓緊;多學,多學,再多學。”
孫繼先已經嗅出其中的火藥味。孫繼先最關心的是P-2導彈的發射操作,他經常和蘇聯專家羅金上校一起到現場觀看操作演練,用心領會關鍵要領,做到每一個細小環節都不出差錯。
5月26日,蘇聯專家組總顧問巴托夫大將再次來基地視察。在基地舉行的告別晚宴上,巴托夫突然宣布:“親愛的中國朋友,現在我向大家通報一個情況,你們的朋友羅金上校和謝洛夫斯基上校,明天就要回國了!”
事情來得太突然了!不要說在場的中國同志,就連羅金和謝洛夫斯基也驚詫不已。面對孫繼先的質問巴托夫不作任何解釋,只是冷冷地說:“我們國家需要他們!”宴會不歡而散。
回到辦公室,孫繼先冷靜地思考著前后發生的事情,不想,羅金突然推門而入。一臉愧疚的羅金,用手比劃著說:“孫將軍,我明天就要走了,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我要告訴你的是……”羅金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筆記本,匆匆塞在孫繼先手中,然后用手指重重地點了幾下,又做了拍照的動作。孫繼先明白羅金的意思,他緊緊握住羅金的手,用俄語低聲說:“謝謝!”
羅金離開后,孫繼先立即拿起直通北京的紅色專用電話,向周恩來匯報這一緊急情況。周恩來果斷命令:“馬上找人拍照,不管有沒有用,全部拍下來,過后再翻譯分析。”周恩來再三叮囑孫繼先:“一定要注意保密!要確保羅金同志的安全!”
羅金回國后,孫繼先把從筆記本上拍下來的技術資料,通過絕密專遞,送到國防部五院,請專家分析鑒定。專家的答復是:這些資料是完全正確的,而且很有價值。
多年后,每當提起羅金和謝洛夫斯基等蘇聯專家,孫繼先都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說:“他們是中國人民最真誠的朋友,是真正的國際主義戰士!”
(摘自《新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