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馬云40萬年薪招聘廣場舞大爺大媽”的新聞刷爆朋友圈。此則招聘信息關鍵詞如下:年薪40萬元,60歲以上,廣場舞KOL(意見領袖)、社區居委會成員優先。
于是,清華大學83歲的學霸來了,62歲IT達人的求職PPT令人嘆為觀止,74歲的奶奶操著雙語來應聘。據阿里巴巴統計,這次招聘共收到3000份簡歷,其中年齡最大的83歲,有大專、本科學歷的占一半,還有碩士、博士。再看應聘現場是爺爺奶奶們為自己準備的廣告詞“活到老,淘到老”“生活沒有磨平我的棱角,是生活輸了”“用經驗秒殺‘90后’”……
一時間,老年人發光發熱的才華令整個社會為之驚艷、激蕩。
面對這些學習能力驚人的“白發少年”,眾多網友紛紛回應“厲害了,爺爺奶奶們”“我奶奶薪水超過我了”“我爸要成為我同事了”……那些厚重的簡歷既給了年輕人被超越的壓迫感,更給了他們被鞭策的激勵感。
的確,生命的老去一定不是從皺紋的產生開始的。
他們的活法是這個時代的氣象。
他們讓“終身學習”這4個字變得時尚而閃亮。
在阿里巴巴這次招聘中,83歲的清華學霸李路脫穎而出,傲視眾生。
清華大學機電系畢業的李路已經退休26年了,然而,退休并不是學習的終點,老人家依然像上班一樣,過著非常有規律的生活,登山、跳舞、彈鋼琴。除了這些每天必需的健身健心功課外,李路開始自學電腦。
每天上午10點至11點半、下午2點至3點半是雷打不動的學習時間。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僅用一年時間,李路就借助百度的強大功能,從一個電腦“小白”變成一個可以熟練用電腦寫作、社交、網購的IT達人。
四年前,李路購買了智能手機,將從前在電腦上操作的功能移植到手機上,組建了10多個微信群,自己擔任群主,還是群里的意見領袖。其中有一個清華校友群,她會定期請“小清華”(年輕的清華校友)給“老清華”們講講比特幣、機器人、心理學等知識,活生生打造了一個沒有圍墻的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李路還有個閨蜜群,名叫“少女”。她說,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面前,自己永遠都抱持小學生心態。
這次應聘阿里巴巴的“老年產品體驗師”,名校畢業、經驗豐富、專業素質過硬、組織能力強、審美眼光好、與時俱進、自律、健康……這些素質加在一起,讓年齡最大的李路分分鐘秒殺了很多“小年輕”。
以這樣的高齡成為職場新人,年薪40萬元,很多人羨煞了李路。可是,面對這樣的機會,老人家并沒有多少狂喜,她說:“在這個年紀,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快樂才重要。”
機會永遠屬于那些有準備的人。
終生學習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人至晚年,是否還擁有學習的動力,決定了他們幸福的段位。
(摘自《家庭》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