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中,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高效的開展,就必須進行完整、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依據核心素養統籌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的原則,就必須對教學常規工作進行整體性改革。教學規范化管理對推動教學改革,有力地促進學校教育的均衡、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制定和完善核心素養下教學常規管理制度
1.教學常規制度的制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抓好教學常規,必須有一系列科學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必須目標明確,要求具體,操作性強,講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做到寓服務于管理,變檢查為指導,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自覺做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學校也要結合自身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查漏補缺,將培育核心素養列入目標。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制度,尤其是常規教學檢查制度、監控制度、考核制度等,以促進教學教研的優化。在制定實行一些常規管理制度時,學校應盡量堅持人文性和以素養提升為原則,切實減輕教師的額外負擔,尊重教師,關懷教師,隨時聽取教師的意見,使教師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認可。這樣,教師才會以積極的工作、認真的學習來回報學校,理解和配合學校的工作。
2.教學常規制度的完善
制度的完善要與時俱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教學常規管理也有一個不斷發展和優化的過程。常規是某一特定階段的產物,一旦教與學的具體情況發生了變化,那么常規的形式和內容就必須隨之變化,就必須重新修訂。常規的管理和執行也是“因人而異”、“因情有別”的。盡管我們的教學常規是統一要求的,但在具體處理上,我們還是遵循核心素養對我們的要求,把青年教師與骨干教師適當區別開來,在形式、數量以及質量上提出適合的要求。把不同學科區別開來,以教研組為單位完善適合自己學科特點的各項常規內容。就學生而言,對低、高年級也應該有適當的差別。執行過程中做到讓教師參與常規檢查,我們可以采取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常規優秀老師乃至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方式,調動大家共同遵守常規,且可以讓學生參與評價,形成教、學、管的良性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科素養培育工作的引導作用。
二、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常規落實與反饋并重
落實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的目的,并不是走過場,為“檢查”而檢查,增加教師的負擔,而是通過檢查總結經驗、發現不足,促進教學更加優化。因此,實行教學常規檢查必須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1.制度落實要持之以恒
“滴水能夠穿石”,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抓教學常規管理最忌時冷時熱,有始無終。對待教學常規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應一抓到底,絕不動搖。首先,嚴格制定各種制度,保證常規管理持之以恒地進行。如嚴格落實教學常規隨時檢查制度,發現問題限期改正,對教師的日常工作實行“即查即結”,獎優罰劣。落實各項常規活動評比制度,定期舉行優秀教案、聽評課、優秀學生作業展評等,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我們還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方法,從思想上引導。比如,開展常規細則學習會,教研組常規交流會、選拔教學常規免檢教師等一系列活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這樣,便會慢慢地使教師形成持之以恒嚴格向常規要習慣、要品質、要質量的觀點。
2.反饋要一針見血
抓常規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狠抓教學常規管理,旨在更為有效地激發教和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管理的結果必須反饋到“教”與“學”,而且要快、要及時,要一針見血。反饋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當面交流,如隨堂抽查后,與教師直面交流,提出建議。二是集體反饋,如每月的常規檢查以及各種專題比賽和活動一結束,就召開教學常規專題會議,對檢查、比賽、活動結果進行歸納反饋,對各方面的優缺點進行總結,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完善。這樣,才能讓核心素養下的常規管理及時調控,實實在在地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