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時今日雖然再無戰亂,觀眾再看黑澤明的電影時也許會有不同的體會與領略,但我相信,觀眾看的時候總有反應,與黑澤明的電影產生關系,相反,現在太多電影是堆砌而成,我以為創作人理應通過像這種激烈的內心震蕩,才可以產生這些感覺。”這是導演徐克對黑澤明的評價。黑澤明,作為第一個打破歐美壟斷影展的亞洲電影人,他的電影以人道主義關懷,個人主義的思考,對日本的傳統文明以及現代物質文明的反思,改變了西方對日本文明的看法,也借此把日本電影推向了世界。莎士比亞作為戲劇史上的神話,他的作品被一次又一次的搬上屏幕,他的《蜘蛛巢城》改編自莎劇《麥克白》,但他的改編不是完整純粹的把情節搬上銀幕,而是將他自己對于劇本內容的理解和剖析進行加工和升華,呈現給觀眾們。黑澤明引導了整個五六十年代的國際電影藝術潮流,被譽為“東方的啟示”。
[關鍵詞]黑澤明;《蜘蛛巢城》;《麥克白》;莎士比亞
中圖分類號:G9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30-0400-01
“現在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是熟悉人類的,他在這一方面是如此出類拔萃,以至無愧被公正地稱為人類心靈的大師。”1莎士比亞筆下刻畫得麥克白有內心的恐懼、猶豫、掙扎、后悔,有對欲望的追求和壓抑,也有謀殺前的退縮。足以看出莎士比亞在人物刻畫上的技巧是難以企及的。而黑澤明在對莎劇進行深入的研究后,將莎劇“日本化”,結合他自身當時的文化環境、社會環境和歷史,將他自己對麥克白的理解以及對野心和欲望的了解搬上了銀幕。黑澤明曾說過:“莎士比亞是我一生中最為崇敬的大劇作家……我這個人拍電影從來也不照搬原著,而想以蒼穹俯瞰人類世界的手法來拍攝這部歷史悲劇!……也就是說我想讓莎士比亞的悲劇,在我的攝影機下一幕幕地復活,再現當今世間的紛紜斗爭,讓宮殿里的斗爭和人間美丑的角逐在電影里得到全方位的展示,用莎士比亞的那獨出心裁的傳奇情節和深刻的主題去警示后人!”2本文將以“沖突”為主題,對比原著《麥克白》和黑澤明的改編《蜘蛛巢城》,淺析黑澤明是怎樣將莎劇“日本化”的。
《麥克白》是一部展現野心和欲望的悲劇。影片中,麥克白受野心和欲望的驅使,謀殺了賢君,經歷了靈魂的毀滅,也為我們展現了一段理智與欲望糾葛、博弈的心理路程。麥克白從一個戰功累累享譽全國的戰斗英雄,慢慢一步步變成了一個身負謀殺和陰謀意圖的受人討伐的罪犯,在女巫的預言和麥克白夫人的唆使以及自己內心私欲不斷膨脹的影響下,演繹了一場家庭與自身的悲劇。
麥克白謀殺賢君的戲劇動作起源于他內心欲望的膨脹,而謀殺的意圖和結果則是內心沖突的外化,他對野心和欲望的追求以及女巫和夫人的唆使屬于人物性格意志的沖突,也正表現出作品中戲劇沖突的核心。在女巫和夫人的教唆下,他的內心活動摻有猶豫、掙扎、退縮等,在與自己的欲望和理智的糾葛中,最終行使了謀殺這個戲劇動作,走上了一條靈魂毀滅的不歸路。麥克白的性格里有懦弱,理智又告訴他要保持忠誠,但潛意識卻又是渴望權利的,這就在他的內心世界產生了沖突和矛盾,在這種狀態下,謀殺賢君的行為可能會被麥克白隱藏和壓抑在自己的精神角落里,但女巫的語言和夫人的話語卻喚醒了他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那部分渴望,于是在激烈的內心沖突和意志性格沖突的作用下,他便用實際行動將所謂的預言一步步變為了現實。
《蜘蛛巢城》改編自莎劇《麥克白》,在繼承了莎士比亞的悲劇精神的同時,黑澤明導演又將日本傳統民族文化和歷史融入其中,因為純粹的照搬可能日本人民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莎劇的表達,所以黑澤明導演將東西方文化進行融合,在劇意不大變的基礎上加入了東方文化和歷史元素,這樣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同感。黑澤明導演選擇大部分情節和內容與原著一樣,只做了一些細微的改動。《蜘蛛巢城》的男主角叫鷲凈,他是一個在戰爭中勇敢無畏、戰功累累的戰爭英雄,深受國人的愛戴和尊敬,在一次和他的好友三木將軍回蜘蛛巢城的路途中迷路在了森林里,途中突然下起大雨,狂風暴雨中他們遇到了一個女巫。女巫預言,鷲凈會成為下一任蜘蛛巢城的君主,而他的好友三木將軍的后代將會在之后代替他成為接下來的君主。回家后鷲凈將軍將這路途中的經歷講給妻子聽,妻子聽信了預言,鷲凈之后也在自己野心的膨脹下和妻子的唆使下謀殺殺害了自己的主公,之后又殺害了自己的好友三木,應驗了女巫的預言。最后的結果是鷲凈的妻子瘋掉了,而他自己也在戰爭中被亂箭射死。
與原著不同的是,黑澤明導演加入了很多新的情境和場面,利用鏡頭來展示鷲凈的內心活動和情節發展。戲劇情境,是指劇作中為創造人物形象和刻畫人物性格而展現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劇中的情境是典型的環境,是劇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影響或驅使其行動的特定環境。戲劇情境是戲劇人物活動的場所,是戲劇內容展現的基礎,它對于推動戲劇沖突的展開和發展,表現人物心理、行動的變化,體現戲劇主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戲劇情境的設置和營造,是編劇們關注的焦點,是戲劇創作的中心。戲劇動作的產生、沖突的爆發,都需要契機和條件,也就是特定的戲劇情境。戲劇情境的設置要求盡快揭示出戲劇的主要矛盾并預示其可能發展的趨勢和方向,足以引起觀眾的興趣和注意力。戲劇情境的構成因素是環境、事件和人物關系。人與其生存環境的矛盾沖突,是激發一切戲劇沖突的最基本的土壤。人與環境的關系越矛盾,即人物的動機、欲望、性格等主觀條件與構成情境的客觀因素越對立,越容易激發出尖銳的戲劇沖突。情境的構建有利于諸多已知因素的呈現,一定的人物關系、一定的人物與環境的關系,一定的人物與事件的關系都是在情境的構建中形成與發展的。情境對于沖突而言,就是一種客觀環境的刺激和逼迫,為戲劇沖突營造外部條件,而人物性格導致的人物相互間的矛盾作為內部原因直接促發沖突產生。
參考文獻
[1] 威廉·席勒格.莎士比亞研究[C].轉引自,張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51.
[2] 《黑澤明傳》雪帆朱晶著.
[3] 狄德羅《論戲劇體詩》第一三節.
[4] 《蜘蛛巢城》劇本.
[5] 唐納德里奇著《黑澤明的電影》海南出版社[M].
[6] 瓦西里耶夫著《作家與電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簡介
王鴻儒(1992—),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人,在校研究生,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影視編劇專業,研究方向:影視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