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爸
我和哼媽認識沒多久就結婚了,看似閃婚,但實際上,我們的準備和學習比我們已知的90%以上的夫妻還要多。我們所接受的婚前學習和心理準備算是很充分的。
在確定戀愛關系后,我們有一對榜樣夫妻作為導師,有完整的婚前輔導教材,有固定的婚姻學習時間。在領結婚證之前的那個國慶節,我們還邀請了雙方的父母,以及哼媽的哥嫂、我的哥嫂,大家住到一起來商談我們的婚事。這段時間兩家人同吃同住,加深了我們對彼此家庭的認識和了解。
也許有人認為,自己并沒有經過婚前學習,感覺婚姻也還不錯。其實,大家都是有學習的,只不過大部分人的學習經驗都直接來源于自己的家庭,學習的榜樣主要是自己的父母。但這樣的學習無疑是非常狹窄的。
我認識一位男士,年過四十卻始終未婚。他可以不斷地戀愛,也可以很愛一個女人,卻無法與之結婚。他認為,婚姻是一切情感的終結。因為他在幼年時便經歷了父母的婚變,也在與繼母的共同生活中看穿了一個家庭的“面和心不和”。他對婚姻便有了恐懼。
如果我們都能有一個專業的婚前輔導,便有機會重新認識婚姻——原來,父母的婚姻并非唯一的樣式。
我們從小就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各門功課,有些功課真的挺難,所有人都會努力學習,其實相比之下,婚姻更難。可是越難的事情,大家反而越不去學習,這不是很奇怪嗎?
結婚這么多年來,哼媽不曾像別的女生那樣,抱怨我不夠浪漫。她知道我是個不浪漫的家伙,所以不曾在這方面有過失望。如果我哪天在買菜的時候順便買了一朵花,她會訝異萬分。
但這并不意味著哼媽對我不抱希望,她也鼓勵我成為更好的丈夫、更好的父親、更好的兒子——那個基于我而更好的我。美好的婚姻是世間最美好的關系,它將揭示兩個人生活比一個人生活更幸福的全部奧秘。然而現實是,當我們在婚姻中遭遇不幸,當我們失望于對方原來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我們往往試圖另辟蹊徑,學習如何自我關懷、自我接納、自我滿足。但是,人無法自己同時成為愛的發源與終止——愛一定是經由關系而產生和流動的,這就如同身處泥潭里的人不能提著頭發把自己提起來——一定需要有人給他一根桿子幫他爬出來。(摘自《好婚姻,就是一次又一次愛上對方》天津人民出版社 圖/Lind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