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

我是在東京的神保町書店街里無意中發現《食在宮廷》這本書的。它藏在書架的最里面,落滿了灰塵,作者是愛新覺羅·浩。店主說,這在當年是一本暢銷書。
愛新覺羅·浩就是嵯峨浩,她的丈夫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杰。
他們的婚姻曾被認為是一場陰謀——至少溥儀是這樣認為的。日本人在溥杰離婚之后,撮合他與日本的貴族小姐聯姻。這對當時的溥儀來說,當然是極大的威脅。溥儀無法生育,一旦溥杰生下了中日混血的孩子,日本人一定會竭力把這個孩子扶上皇位。所以,在一段很長的時間里,溥儀對嵯峨浩滿懷敵意,懷疑她是日本派來的間諜。為此,溥儀給自己制定了特別的保護措施:“不在溥杰面前說任何心里話。溥杰的妻子給我送來的食物我一口也不吃。假如溥杰和我一起吃飯的桌子上擺著他妻子做的菜,我必定等他下箸之后才略動一點,只略動一點,絕不多動一口?!保ā段业那鞍肷罚?/p>
溥杰只好一再在信中為妻子說話:“浩對于家中諸事,事無巨細,皆親自操作……誠杰有生以來初嘗到此種家庭之幸福也。”
嵯峨浩確實有決心做一個好妻子。她仔細觀察偽滿洲宮廷里的飲食,向皇后的母親學習宮廷飲食習俗,向當時的御廚常榮氏學習各種菜的制作:攤黃菜是炒制的,糖蓮子、白扁豆、百合是蒸熟的,薩其瑪、豌豆黃、三色糕等是從民間傳入御膳房的糕點……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學一一做了筆記,并在此基礎上寫出了這本清代宮廷飲食專著——《食在宮廷》。
《食在宮廷》之所以很容易被人詬病,一是因為嵯峨浩的日本身份,二是因為這本書里的食譜有些太過大眾化。比如里面居然出現了拌菠菜:“榮壽內親王的兒媳曾若夫人時常將此菜獻給宣統帝。后來,此菜制法傳入宮廷御膳房……制作時要注意,一定要將菠菜焯透,并保持菠菜碧綠的顏色。”
難道皇上就吃這個?從我在故宮采訪和獲得的資料來看,清朝的皇帝吃得并沒有我們想象的好。在膳單里,白菜燉豬肉這樣的菜一個月會出現好幾回。嵯峨浩的菜譜作為晚清乃至偽滿洲國的宮廷飲食參考還是頗為可信的。
嵯峨浩和溥儀之間的關系很快緩和了,因為她生下了一個女兒——慧生。溥儀大為放心,讓御廚每天送來各式各樣的補湯。溥儀對慧生格外疼愛。據說,他請溥杰吃飯時,特地讓慧生坐在他身邊,并且不停地給慧生夾菜,生怕她吃不飽——大家都說,溥儀甚至比親生父親更疼愛這個女孩。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偽滿洲國土崩瓦解,溥儀兄弟倉皇逃離。嵯峨浩前去機場與溥杰作別,兩人一別就是16年。嵯峨浩在日本顛沛流離。溥杰同其他偽滿戰犯一起在沈陽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61年才獲特赦回到北京,得到一份工作——到景山公園勞動。
1961年,嵯峨浩終于得到批準,前往北京和丈夫溥杰團圓,同時帶去的還有大女兒慧生的骨灰。原來,慧生與日本的男同學相愛,嵯峨浩卻認為女兒是中國人,應當嫁給中國人,所以反對這門親事,結果這對情侶雙雙殉情。這樁悲劇甚至讓周恩來總理嘆息不已。正是因為慧生給周總理寫信,她的父母才能團圓。
嵯峨浩再也沒有離開她的丈夫,也沒有離開中國。1987年,她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誰也沒想到,這場政治婚姻締結了最令人唏噓的愛情,超越了國籍,超越了政治,超越了一切。(摘自《看天下》2017年第32期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