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生氣時,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各器官可能變得更脆弱。
一項研究發現,在憤怒情緒爆發后的兩小時,腦卒中(中風)的風險會增加3倍,心臟病突發風險則會增加5倍,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史的人,風險更高。但這并不代表有氣就該憋著。如果明明生氣卻總強忍著不發火,會讓血壓反復升高,最終損傷心血管。
很多人生氣時,把“肺都氣炸了”這句話掛在嘴邊?,F實中,這種情況真有可能發生。
自發性氣胸是最常見的氣胸類型,它多由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吵架、大聲喧鬧)、胸部外傷等引發。所以,肺還真有可能“氣炸”。
即使沒有到“氣炸”的程度,生氣也會影響肺的健康。原因是情緒沖動時,呼吸會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松和休息,從而危害肺部健康。
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也是生氣的“副作用”之一。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僅回想一下自己生氣的經歷,就會讓免疫系統功能受到長達6個小時的抑制。
經常聽人說“氣飽了”,這是因為憤怒的情緒會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經常生氣,還可能出現胃潰瘍。
生氣對身體的影響遠不止于此,經常生氣還易引起失眠,增大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風險。甚至有研究認為,生氣時,連傷口的愈合速度也會變慢。
美國心理學家歐廉·尤里斯教授提出一個平心靜氣的法則:一是降低聲音,二是放慢語速,三是胸部挺直。憤怒是一股向上升騰的力量,而胸部挺直可以避免咄咄逼人,有利于緩解緊張氣氛。
飲食中缺乏一些營養素,也會影響情緒,讓人脾氣差。
體內缺鈣的人,神經系統處于過度興奮的狀態。小孩子缺鈣會哭鬧不停,成年人缺鈣時,則容易出現急躁情緒,容易被惹怒,有點神經質,情緒難以控制。缺鈣還會加劇失眠,而睡眠不好時脾氣往往較差。鎂是另一種能夠幫助對抗壓力的礦物質,豐富的鎂能減少壓力激素的過度分泌。淀粉類主食吃不夠量的人,往往有喜怒無常、缺乏耐心、記憶力下降、抑郁失眠等特點。
每天喝一杯(約300毫升)牛奶加半杯酸奶,有助攝入足量的鈣。每天吃1斤新鮮綠葉蔬菜、2——3兩豆腐、一把少鹽的堅果仁也有助補充鈣和鎂。
建議每天吃足夠的主食,一般建議吃糧食半斤到6兩(1小碗米飯或1個大饅頭約2兩),部分用雜糧、薯類和雜豆來替代更好(4斤薯類=1斤雜豆=1斤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