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屈佩 鄭心儀
2018年6月14日,莫斯科球迷廣場,數萬名球迷屏住呼吸,緊盯著大屏幕。隨著一聲哨響,背號“17”的俄羅斯球員戈洛文右腳任意球直接射門,足球劃過一道完美的弧線,越過人墻,直掛球門。廣場瞬間被歡呼聲引爆,數萬人一起高唱俄羅斯國歌,歌聲嘹亮整齊:
“俄羅斯,我們神圣的國家,
俄羅斯,我們可愛的家園。
頑強的意志,輝煌的榮耀,
是你永恒的財富!”
《環球人物》記者置身其中,不禁心潮澎湃:真不愧是“戰斗民族”!
誰能想到,就在這場比賽前,俄羅斯隊還被媒體和公眾稱為“史上最弱東道主”呢?
“史上最弱東道主”弱在何處?幾個數字就能說明:70——俄羅斯隊在賽前的世界排名中,位列第70位,在世界杯32強中排名最低;32——俄羅斯隊(含蘇聯隊)已長達32年未能從小組賽出線;2——俄羅斯隊在此前參加的3屆世界杯上,共贏2場;63——在賽前網絡調查中,投票的5萬多人中有63%認為俄羅斯隊無法小組出線。
“戰斗民族”到了球場上,似乎成了“戰五渣”。但再往前看,數字又有了變化。“戰斗民族”從1958年開始,11次打入世界杯,3次打入8強,1次第四名;從1960年開始,11次打入歐洲杯,奪得1次冠軍,3次亞軍;此外還獲得1956年和1988年兩屆奧運會的金牌。在這些輝煌的背后,“戰斗民族”使用的名字是蘇聯隊。
舉國體制為蘇聯國家隊源源不斷地輸送足球人才,鍛造出了一支天賦與紀律、靈性與韌性交織的球隊。而在蘇聯的政要中,也有大量球迷,比如當時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元帥曾擔任足球俱樂部的名譽主席,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在空軍任職時曾組建了莫斯科空軍體育俱樂部。他們的喜愛推動了足球事業的迅猛發展,蘇聯隊成了國際綠茵場上令人畏懼的“紅軍”。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從1994年開始參加世界杯。由于陣容老化、球員流失等問題,“戰斗民族”在球場上屢屢折戟,甚至在1998年、2006年無緣世界杯決賽圈。這也難怪賽前輿論一致看衰,認為俄羅斯隊會步2010年的東道主南非隊的后塵,再次打破“東道主必定小組出線”的定律。
但當本屆世界杯的帷幕拉開,俄羅斯隊的表現無愧其“戰斗民族”的美譽。戈洛文的進球將俄羅斯隊與沙特阿拉伯隊的比分鎖定在了5:0。酣暢淋漓的大勝、無懈可擊的大勝,“戰斗民族”在球場上向世界亮出肌肉。5天后,他們又以3:1的絕對優勢跨過埃及隊,提前一輪鎖定晉級名額。頭兩輪小組賽共進8球,俄羅斯隊追平了1934年意大利人創造的世界杯東道主開局最好紀錄。
一直密切關注俄羅斯足球的專家布拉德利說,自己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我無法用言語告訴你俄羅斯國家隊過去兩年有多爛,而他們現在兩戰兩勝,還卷走了8個球,這實在是太荒唐了”。更極端的言論來自英國和美國。英國媒體疾呼“需要對俄羅斯球員加大藥檢力度”,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負責人則表示“異乎尋常的表現需要額外檢查”。6月24日,國際足聯對此正式作出回應:未發現俄羅斯隊涉興奮劑的證據。
顯然,這些聲音忽視了“戰斗民族”的天然性格。他們雖然腳下技術不夠細膩,但戰術明確、紀律嚴明,進攻極具效率。再加上“北極熊”與生俱來的身體素質、強悍的對抗能力,以及特有的勇猛和頑強,更使得俄羅斯隊成為任何一個隊伍都應該忌憚的球隊。
俄羅斯隊主帥切爾切索夫是球隊實現蛻變的頭號功臣。他極具針對性的排兵布陣、戰術布置奠定了連勝的基礎,他對球員的安排和使用還屢屢出現神來一筆。不過,這位門將出身的本土教頭的功勞并不止于此。在接手俄羅斯隊的兩年里,他注重對年輕球員的培養和提攜,實現了球隊的新老更替。閃亮的俄羅斯新星戈洛文,正是球隊中最年輕的球員。
“戰斗民族”的歷史上并不缺球星,蘇聯時期曾擁有3位歐洲金球獎得主:雅辛、布洛欣、別拉諾夫。三人中最有名的是列夫·雅辛,唯一一個以門將身份獲得金球獎的球員。他一生撲出了超過150個點球,完成了270場零封對手的比賽,被貝利、克魯伊夫等足球名宿認為是世界足球史上最好的門將。他把守球門時,蘇聯隊收獲了1枚奧運會金牌、1座歐洲杯冠軍獎杯以及1次世界杯第四名。如今,就算在遙遠的足球王國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都豎立著一座雅辛撲救動作的銅像。
蘇聯解體后,“戰斗民族”耀眼的球星莫過于“沙皇”阿爾沙文。他在2008年歐洲杯八強賽上,以1進球2助攻幫俄羅斯隊戰勝風頭正盛的荷蘭隊,一戰成名。此后,他登陸英超豪門阿森納,頻頻獻上驚艷表現。阿爾沙文成名時已27歲,很快因年齡增長而狀態下滑,迅速隕落。此后“戰斗民族”星光黯淡,阿爾沙文甚至被人們稱為“末代沙皇”。
幸好在本屆世界杯上,“新沙皇”橫空出世。在揭幕戰中,17號戈洛文參與主導了首戰5個進球中的4個,大師級的表現驚艷世界。光看外表,戈洛文似乎很難和“戰斗民族”這4個字聯系起來。他瘦弱單薄,俊秀的五官倒和德國球星羅伊斯有幾分相似。其實,他的人生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戰斗。
1996年5月30日,戈洛文出生在位于西西伯利亞的卡爾坦。這個僅有2萬多人口的小鎮,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大多數人祖祖輩輩都從事著與礦業相關的工作。戈洛文差點也不能例外——他的祖父、父親都是礦工。幸運的是,在他6歲時,礦場老板把戈洛文介紹給了卡爾坦體育中學的教練普列蘇諾夫。這位因礦井事故失去了一只手臂的俄羅斯人,就此成了戈洛文的足球啟蒙老師。
逃離父輩的軌跡,是戈洛文的第一場戰斗。他從小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俄羅斯的國腳,還跟父親說除了踢球什么都不想干。但在當時的境況下,戈洛文的夢想無異于空想。卡爾坦條件艱苦,僅有一個球場,踢球的人想湊齊兩支球隊都困難,而西伯利亞氣候寒冷,冬天又長,他們大部分時間只能在室內踢球。戈洛文的自身條件似乎也不夠出眾。教練普列蘇諾夫回憶說,戈洛文當時和別的小孩沒多少區別,最大的區別或許是,他每次訓練時都充滿熱情、格外努力。正是這份熱情和努力,讓戈洛文等到了命運的轉機。
2012年,16歲的戈洛文終于在代表西伯利亞參加的一次比賽中被球探發現,成為俄超豪門莫斯科中央陸軍足球俱樂部的青訓儲備球員。最初,他因為瘦小的身材和娃娃臉被人嘲笑為“小雞”,但嚴寒天氣訓練出來的強悍體能,以及室內踢球練就的嚴密腳法,很快令戈洛文脫穎而出。2013年,他入選俄羅斯U17國家隊,并作為主力使該隊獲得了當年歐青賽冠軍。
然而前路并未就此成為坦途,戈洛文的第二場戰斗悄然打響。2016年歐洲杯,戈洛文首次參加國際大賽,表現十分平庸;2017年聯合會杯,他難改俄羅斯隊小組賽慘淡出局的結果;在俱樂部,他備受教練寵愛,卻常因缺乏大局觀而犯錯,導致球隊丟分,備受爭議。挫折面前,戈洛文并未放棄,反而咬牙承受住了磨礪,終于在2017/2018賽季破繭成蝶——他不僅是中央陸軍該賽季最佳球員,更在俄超最佳球員評選中位列第三。
充沛的體力、優異的腳法和出色的視野,讓戈洛文成為俄超本土冉冉升起的新星,更在世界杯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新的戰斗已經開始——帶領“戰斗民族”在世界杯上走得更遠,以及在世界杯后進入尤文或曼聯等豪門球隊,直面歐洲五大聯賽的挑戰。這將比之前的兩場戰斗更艱辛,并且勝負難料,但“戰斗民族”何懼戰斗?
如果說在本屆世界杯期間,“戰斗民族”在球場上爆發的戰斗力,有些出人意料,那么場外球迷的戰斗力,從來沒人質疑。
2016年歐洲杯在法國舉行。小組賽時,英格蘭隊撞上了俄羅斯隊,結果1:1打平。現場的幾千名英格蘭球迷十分不忿,一看現場的俄羅斯球迷只有幾百人,立刻拿出了足球流氓祖師爺的架勢,脫去上衣公然叫罵、拿起俄羅斯國旗抹屁股……大肆挑釁。結果,俄羅斯球迷絲毫不負“戰斗民族”的威名,立刻揮起拳頭沖上去,幾百人把幾千名英格蘭球迷打得連連敗退,打完還不忘在網上發文嘲諷,“英國人都是娘們”。俄羅斯國家電視臺事后如此報道——《250名俄羅斯球迷打退數千名英格蘭人的攻擊,迫使他們狼狽逃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談到這件事時,承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隨后又說:“我很不解,200多名俄羅斯球迷是怎么暴打數千名英格蘭球迷的。”
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英國廣播公司推出了紀錄片《俄羅斯的流氓軍隊》,一探究竟。在這部紀錄片里,足球流氓脫下黑T就成了司機、記者、軟件工程師、警察,甚至選美冠軍。為了保持戰斗力,他們會自發組織搏擊、長跑訓練,其中一名公司員工甚至拿下了歐洲跆拳道比賽的冠軍。
“帶上拳頭去過節”是俄羅斯的一句諺語,意思是唯有打架才能抒發他們歡慶時的激動。俄羅斯知名球迷、斯巴達官方球迷俱樂部前會長奧列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然表示:“俄羅斯在歷史上不斷被侵略,面對危險,奮起反擊是我們的本能。”
而今夏,“戰斗民族”面對的這場戰斗,卻需要他們藏起肌肉,露出微笑,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熱情好客。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錄制了一段視頻:一群俄羅斯球迷面帶微笑,用歌聲歡迎大家來現場看球,“來呀,來呀,不要害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參與了歐洲杯斗毆的瓦西里,也承諾自己會與英格蘭球迷和平共處,“我想給他們買啤酒,和他們成為朋友”。就連《環球人物》記者采訪的俄羅斯球迷羅曼也主動說:“希望世界杯期間,外國人來我們國家看一看,俄羅斯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可怕。”
為了敞開懷抱擁抱全世界球迷,“戰斗民族”不僅化身“微笑天使”,還變身成精致的細節控:街道兩邊飄揚著世界杯旗幟,餐館里出現足球主題菜品,地鐵車廂也被裝飾成世界杯主題;到處都有用各種語言書寫的“你好”和“歡迎”;城市地標性建筑、交通樞紐周圍都設置了志愿者中心,給球迷提供服務、分發城市指南;莫斯科紅場上設置了足球公園,供人們踢球互動;圣彼得堡的餐館被要求更新多語種菜單;球迷廣場上免費提供畫國旗、拍照片的服務;在比賽的11個城市都設置了官方球迷區及其他替代性觀球場地;一些畫廊和博物館對球迷免費開放……
“戰斗”被留在了球場上,球場外,足球、微笑、歌聲和歡樂才是主流。一夜之間,俄羅斯的飯店、酒吧、咖啡廳、賓館都成了小型俱樂部,就連商場、露天廣場、地鐵電視、博物館里的大屏幕都播放著有關足球的內容。當《環球人物》記者身穿球衣漫步在俄羅斯街頭,無數披著三色國旗、穿著俄羅斯球衣、臉上貼著國旗貼紙的俄羅斯球迷,大笑著向記者打招呼,甚至邀請記者一起合唱《喀秋莎》。在球場附近,記者還看到踩著高蹺穿著民族服裝的俄羅斯年輕姑娘與其他國家球迷合影留念,以及全身彩繪白藍紅國旗的俄羅斯人舉著國旗和過往人群熱情問好。“戰斗民族”張開了柔軟的懷抱,但在俄羅斯隊大勝沙特阿拉伯隊后的狂歡游行中,人們仍能窺見他們的戰斗力絲毫不減——女球迷在街頭瘋狂灌酒以示慶祝,男球迷載著一頭活生生的大黑熊到街道上慶祝。
多家俄羅斯媒體把“戰斗民族”的這次世界杯之旅稱作“一個童話”。球迷阿爾喬姆說:“俄羅斯人等了32年,才等到如今的勝利,進球的時候很多人都哭了。繼續走下去,俄羅斯隊還會面臨很多挑戰,但是我們就要前進、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