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她們來自國家級貧困縣海南瓊中,組隊12年,從默默無聞到拿下3個“小世界杯”冠軍,人生因足球而不同。
這是一群野孩子,在訓(xùn)練場上踢球,在鄉(xiāng)間地頭飛奔,有時穿著球鞋,有時光著腳丫。生命的靈動隨著汗水飛起,她們追著腳下的足球,把命運的枷鎖拋在身后。
這群女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瓊中女足。她們從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大山里一路奔跑,跑進了有“小世界杯”之稱的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賽場,連續(xù)三年拿下冠軍。
7月初,《環(huán)球人物》記者來到瓊中,在海南島的烈日與暴雨中,瓊中女足的孩子們沒有一刻放松訓(xùn)練。在俄羅斯世界杯進入尾聲之際,新一批小隊員于7月12日啟程,第一次坐上飛機,第一次走出國門,征戰(zhàn)哥德堡杯。
對她們而言,足球,是快樂,是希望。
7月15日,俄羅斯盧日尼基球場,本屆世界杯決賽將要上演。在全世界矚目的球場中央,球童吳優(yōu)是唯一的中國人。這個10歲的小女孩,身高才1.34米,24公斤,個子瘦小,皮膚黝黑,剃了個蘑菇頭,乍一看像個小男生。但她撲閃的大眼睛上覆蓋著濃密的睫毛,透出一股黎族女孩的機靈,笑起來羞澀可愛,讓人不會認錯這是個小女生。
參加完這場全世界球迷的盛宴后,吳優(yōu)第二天一早就要飛往瑞典,踢屬于自己的世界杯——哥德堡杯了。到那時,她將不再是開場前怯生生露個臉的球童,而是場上絕對主力,用主教練肖山的話說,“她是一上場就會打破沉悶的人”。
始創(chuàng)于1975年的哥德堡杯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賽事,每年都有超過70個國家的1500支球隊、4000多名青少年參加比賽,被國際足聯(lián)授予“世界青少年杯”稱號,也被球迷稱為“小世界杯”。參賽隊伍里,不乏皇馬、曼聯(lián)、巴薩等知名足球俱樂部的后備梯隊,球探也總在這里為各大豪門尋找天才少年。西班牙黃金一代的中場大師哈維、被譽為“足球藝術(shù)家”的意大利球星皮爾洛等都曾參加過哥德堡杯。
吳優(yōu)身邊,還有11名和她年齡一樣的瓊中女孩,她們將參加U10組別(10歲組)的七人制球賽。“瓊中的孩子韌性好,很有潛力”,肖山兩年前選出這批隊員,帶著她們訓(xùn)練。
練技術(shù)、打基礎(chǔ)的過程很枯燥,但孩子們扛住了。夏季的海南,氣溫時不時飆到38攝氏度,室內(nèi)球場雖然能擋住烈日,卻擋不住濕熱的空氣,人往里一站,過不了10分鐘就滿身大汗。為了備戰(zhàn)哥德堡杯,小球員們最近加大了訓(xùn)練強度,上午、下午、晚上每場練習(xí)都會持續(xù)兩三個小時。她們好像不知疲倦,每天光是傳球就要練上百遍,“肌肉有記憶力,你傳一百次、兩百次,跑一百趟、兩百趟,才能讓身體記住那個正確的方式。”
枯燥時,也有孩子不耐煩,一邊顛球一邊撅著嘴;或者傳球時偷個懶,踩著球休息。但更多時候是暗自較勁,因為她們渴望得到肯定。
對于孩子們的優(yōu)點,肖山心里明鏡一樣,他一一指給記者:“別看吳優(yōu)小不點的樣子,其實爆發(fā)力很強;7號那個黃晶晶,前鋒,很靈活;打邊路的20號,楊艷,每場都很拼;9號的王小妹,速度快呀;你看守門員,不錯吧,很穩(wěn)……”
今年,肖山請來曾帶領(lǐng)中國女足獲得2006年亞洲杯冠軍的主教練馬良行,每周一次指導(dǎo)孩子們訓(xùn)練。馬良行每次給小隊員復(fù)盤比賽過程,孩子們都聽得認真。盡管因為年紀小,她們對戰(zhàn)術(shù)的理解還不那么透徹,但在場上跑起來就能領(lǐng)悟。
孩子們對外界肯定有種單純的渴望。渴望是球場上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甚至關(guān)乎勝敗。今年的世界杯小組賽上,葡萄牙對陣西班牙的比賽中,C羅上演帽子戲法獨中三元,眼神就透露出對勝利的渴望,被網(wǎng)友稱為“一人扛起整支隊伍”。
10歲的孩子還懵懂無知,但對足球的熱情和對勝利的渴望從師姐那兒傳承下來。訓(xùn)練場上,有四五名15歲的師姐始終陪著她們練習(xí),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旁觀者都可以感受到。
在這些15歲的師姐中,“王總”是小明星。她叫王靖怡,是15歲組的隊長,不僅球踢得好,隊伍也帶得好,于是肖山送了個“王總”的外號給她。小姑娘剪著短發(fā),方便踢球,但劉海長了,每次訓(xùn)練時就在頭頂扎個小辮,跑起來小辮也一甩一甩的,一眼就能看到。
王靖怡2012年進隊時才9歲。那時,為了不耽誤上課,她和隊員們早上5點半開始訓(xùn)練,7點半重新洗漱后去上課;下午4點半一直練到天黑。
這支隊伍是幸運的。她們訓(xùn)練時,已經(jīng)有個像樣的室外球場了,“姐姐,我告訴你哦,我們訓(xùn)練的場地都是師姐踢出來的。”她說的這個訓(xùn)練場,是瓊中女足從2005年開始使用的足球場。一開始,這個球場荒草沒膝、碎石滿地。第一批女足姑娘那時才十一二歲,在肖山和妻子吳小麗的帶領(lǐng)下,一邊訓(xùn)練一邊鋤草,休息時就背個籮筐撿碎石。肖山說:“一天撿十幾筐,撿完碎石再從附近背泥土來填坑,慢慢把球場平整了。”
盡管不是鋪設(shè)了標準草皮的足球場,但王靖怡和隊友踢得歡暢。海島的天氣變幻莫測,說風(fēng)就是雨,有時一場暴雨下來,訓(xùn)練場泥濘不堪,但孩子們?nèi)栽谀嗟乩镲w奔,不肯耽誤訓(xùn)練。不到3年,這支隊伍就出成績了。2015年,王靖怡和隊友參加哥德堡杯預(yù)選賽,一路過關(guān)斬將,在國內(nèi)拔得頭籌,代表中國出征瑞典,參加2015年哥德堡杯U12組別(12歲組)的比賽。這是她們第一次走出海南省參加比賽,表現(xiàn)之頑強令所有人震驚。
哥德堡的首場比賽打得很驚險。球隊原計劃從上海出發(fā),但遇上臺風(fēng)在上海逗留了兩天,再不去就要錯過比賽了。沒辦法,肖山帶孩子們連夜轉(zhuǎn)到北京飛,深夜兩點多才到瑞典。第一次出國的孩子對什么都好奇,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時差也沒倒,草草睡了三四個小時,第二天一早就上場比賽,卻偏偏碰到一支東道主隊伍。
用王靖怡的話說,“上場時整隊都是蒙的”。好在平時訓(xùn)練過硬,瓊中女足率先進球,但很快被對方扳平,比賽在膠著中進入下半場。“心里很著急,可是不能表現(xiàn)出來,怕影響隊友。”王靖怡穩(wěn)住士氣,帶著隊員攻城拔寨。拼搶中,身體靈活的優(yōu)勢、頑強拼搏的精神都出來了,最終2:1險勝。姑娘們一路勢如破竹,七戰(zhàn)七捷,勇奪冠軍。那也是中國球隊第一次奪得哥德堡杯冠軍。
那年開始,幸運女神就一直眷顧著她們:2015、2016、2017的哥德堡杯,她們連續(xù)三年奪冠;2017年全運會,以瓊中女足為班底的海南女足代表隊奪得籠式五人制女子足球冠軍,王靖怡作為運動員代表受到習(xí)近平總書記接見。
那一天的情形清晰地印在王靖怡腦海里:“習(xí)爺爺過來時,聽說我是瓊中女足隊員,就鼓勵我們要加油。”回去后,隊友都圍著王靖怡問當時的情形,“大家都很受鼓舞”。這是王靖怡第一次見到習(xí)總書記,她沒想到還能見到第二次。今年4月,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海南建省辦經(jīng)濟特區(qū)30周年大會時,會見了海南省的各界代表,肖山作為全國勞模也在其中,他帶上了王靖怡。“習(xí)爺爺走到教練這兒的時候,聽教練介紹了我們瓊中女足,停留了好一會呢,還說一直關(guān)注著我們,希望我們?nèi)〉酶玫某煽儯f了好多鼓勵的話。”
小吳優(yōu)有一次訓(xùn)練完悄悄跟帶隊教練高禹萱說:“我長大要像你一樣當教練。”24歲的高禹萱一下子就落淚了。
13年前,高禹萱、陳巧翠等成了第一批被肖山選中的女足隊員,命運從此改變。這些大山里的黎族、苗族姑娘,都出生在貧困家庭,有好幾個兄弟姐妹。她們身邊,多是高中就輟學(xué)的同學(xué)、鄰居。“從來沒踢過足球,因為被選中可以讀瓊中中學(xué),而且吃住免費,我才報名的,那是縣里最好的學(xué)校。”陳巧翠參加女足的原因,是所有隊員的共同原因。
瓊中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級貧困縣。2005年暑假,肖山和吳小麗走遍全縣,從上千名孩子中挑選出24人,最后因為身體、家庭等各種原因,只有13名孩子留下來,2006年3月組建了瓊中女足。
“那時候我家沒電話,被錄取了也不知道,開學(xué)去鎮(zhèn)中學(xué)報到,結(jié)果老師說我被球隊選中,可以去縣中讀書,我爸高興得火急火燎趕回家給我收拾衣服。”陳巧翠說起那個暑假,爽朗一笑。
到了瓊中中學(xué),這些從小在村里光著腳丫跑的女孩領(lǐng)到了人生第一雙球鞋,開始試訓(xùn)。她們把學(xué)校荒廢已久的球場平整出來訓(xùn)練,把教室里的桌子拼起來當床;訓(xùn)練強度大,球鞋穿不了多久就“開口笑”,她們一針針縫好。
但女孩們還不知道足球會給人生帶來什么樣的改變,也不知道輸贏意味著什么。直到兩年后,球隊才第一次明白什么是榮譽感。那是球隊第一次外出打比賽,在廣東英德被當?shù)仃犖檫M了8個球,自己卻一球未進。比賽結(jié)束,姑娘們放聲大哭,跟肖山說:“教練,您放心,我們知道差距在哪了,回去我們好好練,一定贏回來!”
“我們自尊心很強,越是輸?shù)脩K,越要咬牙站起來。”如今已經(jīng)是持證教練員的陳巧翠說,球隊憋著這股不服輸?shù)臍獠粩嘟o自己加練,即便到了深夜,也在泥地里翻滾著踢對抗賽。第一次嘗到堅持的甜頭,是英德輸球后一年多——2009年,全國U16足球錦標賽上,瓊中女足踢進四強。比賽在河北涿州,生活在南國的姑娘們第一次看見雪。那年的大雪下得早,11月初,剛到涿州的女足姑娘一覺醒來,推開窗竟是白茫茫一片。“全隊人沖到雪地里蹦啊跳啊,特別興奮。”但她們沒想到,大雪也讓比賽異常艱難。“我們隊沒什么經(jīng)費,平時球鞋破了都是縫縫補補繼續(xù)穿的,沒錢配備厚襪子,穿著夏天訓(xùn)練的薄襪子就去了,真冷。”
下過雪的草地異常濕冷,球鞋一下就濕了,“腳凍得跟塊鐵一樣,跑到?jīng)]知覺”。陳巧翠搖搖頭,找不到合適的詞形容那種寒冷。對常年在熱帶訓(xùn)練的姑娘們來說,這是最難熬的90分鐘。即便跑到?jīng)]知覺,她們也只能堅持,因為全隊只有13個人,幾乎沒有可以替換的隊員。踢到快結(jié)束時,仍然0:1落后。肖山記得很清楚,“只剩最后十幾分鐘了,我們隊員一個魚躍沖頂,球進了!其實魚躍沖頂這個動作我們從來沒練過,但隊員的潛力被激發(fā)出來了。”這一年,瓊中女足拿下U16組第三名。
足球教會姑娘們很多寶貴的品質(zhì),讓她們從不輕易向困難低頭。第一批13名隊員全部考上大學(xué),其中2人被招入國家青年女子足球隊,6人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如今,這些姑娘幾乎全都從事著和足球或教育有關(guān)的職業(yè),有人在俱樂部踢球,有人成了縣中學(xué)、小學(xué)的老師,陳巧翠和高禹萱則回到瓊中女足當教練,幫助恩師。
“如果不踢足球,我大概考不上大學(xué)吧。”去年,陳巧翠在英國學(xué)習(xí)了3個月。這種生活,過去無法想象。在這群女孩身上,命運的枷鎖已經(jīng)打破,生命的寬廣不再是曾經(jīng)的山村小姑娘可以想象。
不過,時間回到13年前,女孩們并沒想過人生會因足球而不同。藏著這個夢想的人,是肖山。
肖山的人生,沒離開過足球。這個身材壯碩的山西漢子1966年出生在一個體育世家,父親是足球教練,母親是排球運動員。肖山在體育大院里長大,成了一名職業(yè)球員。28歲退役后,他經(jīng)歷了特別迷茫的幾年,“不知道能干嘛,做什么都覺得沒意思”。2002年,他去了湖南一所學(xué)校當足球教練,上萬元的月薪讓很多朋友艷羨,但肖山還是覺得不能實現(xiàn)抱負。
2005年,恩師谷中聲從海南打來電話:“這里有個貧困縣,山里娃身體好,縣里想試試足球脫貧,你來帶隊吧。”放下電話,肖山想都沒想就去了。
“每個教練都覺得自己有一套方法能培訓(xùn)一支好球隊,現(xiàn)在有機會給我試,你說我會不去嗎?”到了瓊中,工資只有1500元,沒幫手、沒場地,連隊員都沒有。好在學(xué)生時代就已經(jīng)認識的吳小麗出現(xiàn)了。吳小麗曾是一名田徑隊員,當時在海口工作。得知肖山到瓊中組建女足隊,她放下手頭的工作,前來幫忙。2009年,兩人喜結(jié)連理。
在瓊中,黎族女孩大多十幾歲就嫁人生子,一輩子在深山里操持家務(wù)、下田勞作。肖山是帶著使命來的,縣里希望找到一條體育脫貧的路徑。
第一批隊員是肖山和吳小麗一個一個從大山里選出來的。“海南的孩子,沒見過海,你能想象嗎?”肖山還記得第一次帶隊員去海口訓(xùn)練,“她們把包一放就往外沖,興奮啊,看見了大海。”可站在孩子們身后的肖山卻差點掉淚,“那時候我覺得責(zé)任很重,下決心用足球帶她們走出大山。”
在白紙上畫夢想何其艱難。訓(xùn)練苦,生活也苦。肖山和吳小麗既是教練,也像父母。瓊中財力有限,一開始,當?shù)亟o隊員們每人每天補助5元伙食費。請不起廚師,肖山和吳小麗就自己給孩子們做飯,但5元一天哪夠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吃呢?“那幾年蔥姜蒜還特別貴,我們就把附近的荒地開墾出來種菜,一來解決問題,二來也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zé)任心。”山里孩子個個都是干農(nóng)活的好手,澆水施肥抓蟲子,把小菜地照顧得有模有樣。
肖山當完廚師還得當司機,球隊打出成績后,有朋友贊助了一臺中巴車,好讓球隊外出比賽。于是,肖山經(jīng)常開車載著孩子們?nèi)ゴ虮荣悾惶炫軒装俟铮靶液梦沂悄肁照的,可以開中巴車”。
剛開始訓(xùn)練時,當?shù)赜袔讉€小青年時不時來搶場地,欺負隊員,有一次甚至把屎尿潑到姑娘們的宿舍里。肖山氣得發(fā)抖,也顧不上教練身份了,掄起拳頭趕跑了小青年。那次以后,姑娘們有了一個清凈的訓(xùn)練環(huán)境,肖山卻一度被威脅。沒想到,隊員們踢出成績后,那些曾經(jīng)欺負她們的人也被感動,送來3萬元要給她們改善條件。
生活上,肖山把隊員當成自己孩子,隊員也叫他“足球爸爸”。但在訓(xùn)練場上,他是“魔鬼教頭”。陳巧翠現(xiàn)在聽到教練喊話的聲音還會心里一抖,“特別怕教練,以前在隊里訓(xùn)練時,我們都會看教練臉色,他臉一沉,我們就用海南話相互提醒‘好好練,教練生氣了。”
常年喊話讓肖山的嗓子不太好,經(jīng)常咳嗽,吳小麗總?cè)滩蛔√嵝选澳泐櫼活櫳ぷ印薄5ど筋櫜簧希粩嗵嵝殃爢T們“跑位”“搶球”“突破”“過人”“射門”,不讓孩子們有絲毫松懈,“這些孩子,只有拼盡全力才能改變命運啊。”
孩子們沒辜負他的付出,頑強拼搏成為瓊中女足代代傳承的精神。拿到全國大賽冠軍和哥德堡冠軍的隊員,光是獎金就已經(jīng)幫助家里脫貧了。
比賽場外,肖山重點督促孩子們學(xué)習(xí)。他一度把積蓄拿出來請老師,“不能光會踢足球,足球不可能成為所有人一輩子的事業(yè),還是得學(xué)好知識。”這才有了第一批隊員全部考上大學(xué)的成績。
自助者天助之。頑強拼搏的瓊中女足漸漸受到社會關(guān)注,各界支持紛至沓來: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螞蟻金服提供援助基金,愛心人士送來捐款,貝克漢姆、梅西、C羅等頂級球星簽名表達支持,曼城提供訓(xùn)練名額……今天的瓊中女足,條件已經(jīng)大為改善。但最讓肖山欣慰的還是隊員的變化,“她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懂得了追逐夢想”。
這些女孩,不再是十幾歲就結(jié)婚生子的貧困縣村民,她們成了黎族、苗族的驕傲,成了海南省的一張名片。肖山也有了新的夢想,他希望瓊中女足有一天能成為足球俱樂部。這樣,隊員們就有機會參加國家隊、國青隊、國少隊的選拔,為中國女足儲備力量。他相信女孩們能把握自己的未來:“你看,她們眼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