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影萍
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不言而喻,其中最大的危害是在頸動脈硬化及微血管病變基礎上產生的多種慢性并發癥,如糖尿病性心臟病、糖尿病性肢端壞疽、糖尿病性腦血管病、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糖尿病并發癥是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后果。因此,糖尿病的治療控制血糖很關鍵。但是,有些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常常因各種原因而出現低血糖反應。實際上,低血糖的危害性遠遠超過高血糖,一次嚴重的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將血糖長期維持在正常范圍所帶來的益處。所以,對低血糖反應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正常低限引起的相應的癥狀與體征這一生理或病理狀況。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生化異常的表現,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低血糖癥狀的輕重與血糖值的高低、病程發展快慢以及持續時間長短有關,發展愈快、持續時間愈長則癥狀愈明顯。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并發癥之一。任何糖尿病患者,不管應用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均可能發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小于3.9毫摩爾/升就屬于低血糖范疇。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關,可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如心悸、焦慮、出汗、饑餓感等)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但是,老年患者發生低血糖可能僅表現為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癥狀。
另外,低血糖還有一種蘇木杰反應。蘇木杰反應是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現早晨高血糖的現象,多見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島素過量后誘發低血糖,機體自身的負反饋調節,促使體內胰升血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上腺素均顯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會出現高血糖及尿糖增加。
一般而言,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單用時不會引發低血糖,但與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聯合用藥時,要注意規律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引發低血糖的藥物主要有胰島素和磺脲類降糖藥,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也有一定的低血糖不良反應。

防治低血糖應以防為主。預防方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合理用藥
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胰島素或胰島素促分泌劑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謹慎調整。定期就診,遵照醫囑治療,不可隨意變動治療方案,尤其是應避免使用可引起低血糖的藥物。
對蘇木杰現象處理措施是減少晚餐前胰島素的用量。
生活干預
按時按量進餐,如果延遲吃飯,應預先吃些餅干、水果等食物,但是再吃飯時應相應減少主食的攝入量。少量飲酒或最好不飲酒。飲酒時切記不能忘了進主食。
保持每日的運動量基本穩定,如體力活動增加,活動前應適當進餐或加餐,或減少降糖劑量。
對蘇木杰現象處理措施是睡前尿糖陰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者,可進食少量糖類。
低血糖自救“三步曲”:第一步:吃5克糖或2~5個葡萄糖片或150毫升橙汁或一大湯勺蜂蜜。
第二步:等15分鐘測血糖。
第三步:如果血糖還是低于3.9毫摩爾/升,重復第一步,并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