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許東
近年來,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斷深入,各級黨組織在對“一把手”權力制約和監督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干部管理體制、機制和“一把手”特殊位置等因素的影響,監督機制還不是科學有效,對“一把手”的權力運行監督難還是個普遍性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平煤股份八礦及下屬區隊“一把手”權力制約和監督方面進行調研,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科學的總結了八礦近幾年對關鍵少數特別是對“一把手”權力制約和監督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一把手”監督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對“一把手”監督管理的難點及成因分析
(一)自律意識不強,監督意識匱乏。一些“一把手”黨的宗旨觀念淡薄,特別是個別“出煤大戶”居功自傲,不愿接受監督。一些“一把手”把上級的監督認為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級的監督視為跟自己過不去、找別扭;把下級的監督視為讓自己丟面子、失威信,甚至拒絕監督、反對監督、拖延阻撓監督。調查表明,大多數“一把手”在總結自己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原因時,一條共同的教訓就是,學習認識不到位,自律意識、民主意識差,就根本沒有認識到是未被監督到位而造成的。
(二)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會質量不高。從當前來看,“一把手”往往處于上級管得著、看不見,同級看得見、管不了,一般干部群眾看不見、管不了,無法監督的局面。這就是一些媒體上所說的“三太現象”——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目前相當一部分黨政領導班子民主集中制堅持不好,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質量不高,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八礦的民主生活會和基層組織生活會雖然一年比一年規范,但是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講成績的多,擺問題的少,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開成了評功擺好會。一些班子其他成員作為副職和助手,正確行使職工賦予的權力。而是從個人利益出發,對“一把手”不愿監督、不敢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一把手”主觀主義和“家長制”作風。
監督機制、體制不夠完善。一是監督機制、體制不順。監督機構在執行機關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監督就失去了相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無權的監督有權的,權小的監督權大的,下級監督上級,被領導者監督領導者,既要受制于人又監督于人。監督上級怕打擊報復,影響前途;監督同級怕傷感情,影響團結;監督下級怕得罪人,影響威信,致使相當一部分監督者患得患失,顧慮重重,缺乏實施監督的信心和積極性,不愿、不敢正當行使監督權力。二是監督運行結構不合理,部門配合協調不夠。對“一把手”的監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復雜的人性關系制約,存在監督不到位、預防性監督滯后的問題。各種監督形式未能在整體上協調互動,形成合力和有機整體。例如對“一把手”八小時以外的監督,由于其社會活動面廣,對其生活圈、社交圈、娛樂圈的狀況不可能有太多了解,因而監督的難度較大。三是監督措施不到位。監督措施也只是停留在以宣傳政策、提前預防為主的層面,監督力度顯然不夠。
(四)重使用輕管理,監督力度不夠。 一是放而不管。有些上級領導認為下級“一把手”一般經過較長時間的考驗,而且是經過組織嚴格考察才提拔上來的,無需監督,既使下去檢查,也只是光聽“一把手”的匯報,其他同志的意見聽不到,也不想聽。上級組織只注重“一把手”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而忽視對其思想動態、廉政勤政、工作作風等情況的監督,未對其進行全面的動態的掌握。
二、平煤股份八礦在“一把手”權力運行制約監督方面的主要做法
八礦結合自身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突出重大事項“決策權”的監督。這對“一把手”在對資產重組、企業機構設置變更、企業改革、生產結構調整等重大事項未按決策程序辦理或未經集體研究,個人直接“拍板”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等情況進行監督。二是突出選拔干部上“用人權”的監督,健全《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未經班子集體研究,臨時動議,未征求紀檢監察部門意見及未進行公示等情況進行監督。三是突出財務“用錢權”的監督。即對“一把手”在花錢用錢方面違反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一支筆”造成資金流失,企業虧損的情況進行監督。
(二)堅持“四種”監督
一是來自上級黨委的監督。強化上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教育、監督和管理方面的責任,實行“一把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負總責制度。上級的監督更具有權威性,是最有力的一種監督,而談話、函詢、紅臉、出汗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是來自紀委部門的監督。紀檢監察部門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履行著監督執紀問責職責,發揮專門監督機關的作用,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新的紀檢監察垂直領導體系已經明確指出,紀委和同級黨委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的同時,紀委發現同級黨委主要領導干部的問題,可以直接向上級紀委報告。
三、對國有企業健全和完善“一把手”權力運行進行有效制約監督的對策和建議
(一)深學篤用,以上率下,學好法規“必修課”
要加強對國有企業“一把手”思想教育,增強“一把手”的自覺監督意識。《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法規對領導干部提出看得見、夠得著的道德高標準和不可觸碰的紀律底線,“一把手”要帶頭維護其嚴肅性和權威性。將學好黨章黨規黨紀作為“必修課”,在學思踐悟中增強紀律性。
(二)選準選好國有企業“一把手”
要嚴把“一把手”的入口關、管理關、監督關,始終堅持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注重個人作風,把那些綜合素質好,群眾擁護,品質優良的干部放到“一把手”崗位??筛淖儐我坏慕M織選派方式,進行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途徑選拔“一把手”。同時,組織和紀檢部門要緊密結合,嚴把“一把手”的政治素質和廉潔口碑。
(三)用制度規范國有企業“一把手”的任性用權
一是要從體制上改變“一把手”的權力集中狀況,科學分解配置“一把手”的權力。把制度建立在“事權、財權、人權”的每個環節上。使“一把手”在法律法規限定的范圍內陽光用權。二是要形成互相制約的權力結構。搞好領導班子合理分權,規定“一把手”的權力應限于本單位、本部門宏觀領導權,不應“事必躬親、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