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森
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乎其對作品是否深入理解,能否與作者進行心靈碰撞。然而現在學生的閱讀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方面學校不提供閱讀的保障,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對閱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根本原因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功利性問題。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說:“功利的危害是導致人的狹隘:……功利狹隘的人說到底是沒有出息的,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改變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迫在眉睫。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一、閱讀功利性的表現
(一)為獲得表面“效果”而導致閱讀思考機會喪失。
部分教師過于追求課堂表現或效果,不從學生學習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1.合作探究代替閱讀思考。
新課程要求拋棄“滿堂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產生了合作探究這一時髦的學習方式,表面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并沒有思維撞擊的火花。部分教師為了所謂的“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幾乎逢課必用此教學方式。如此,學生沒有足夠時間仔細閱讀,更不愿獨立深入思考,怎能觸摸到作者的心靈呢?
2.教師引導扼殺閱讀思考。
閱讀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有主觀性、體驗性、內隱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情感目標既不能通過生硬的講授實現,又不是靠某一節(jié)課就能完成的。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硬是將學生往既定目標方向引導,使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閱讀理解所得,最后配合教師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這樣既打擊了學生閱讀理解的信心,又扼殺了學生閱讀體驗的主觀性,樂于跟隨教師的引導前進。
3.注重技巧束縛閱讀思考。
技巧是重要的,但我們絕不可把語文變?yōu)橐婚T單純學習、運用答題技巧的課程。如果學生在語文課上只注重“技巧”,就成了答題機器,讀到文章就想到答題,根本無法深入作品與作者的靈魂對話。
(二)高考的條框阻礙了閱讀教學的價值的體現。
由于高考的需要,語文閱讀教學不允許廣大師生對文本作出獨立的自由見解。如果《祝福》就是用來批判悲劇的社會環(huán)境和封建倫理道德的,《雷雨》就是用來揭露舊中國舊家庭的種種罪惡和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橫、冷酷與偽善,那么學生閱讀這些文學作品缺乏應有的個體精神的見仁見智,所構建的精神空間未免太狹隘。這些條框使得閱讀教學的價值難以體現,學生閱讀理解方面的真實自我和自由個性被扼殺。
語文閱讀過程是通過與作者心靈與靈魂的對話塑造自己的靈魂,強化自我意識,塑造精神世界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擺脫條條框框,允許而且鼓勵學生有個性化的理解,并能充分、自由地發(fā)表見解,使學生獲得認識、探索某種對象的活動中的樂趣,從而得到極大的滿足。
(三)輕視文本對話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時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與作者對話,借以深入作者內心,體驗作者情感,感受作者思想,觸摸作者靈魂的過程。這個對話過程理所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當前語文閱讀的功利性教學仍然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與文本對話,學生的主體體驗與感受被忽視。現在,幾乎所有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教師分析文章的思路時進行簡單的閱讀之外,課后閱讀少之又少,即便閱讀了,也是隨性而為,毫無目的性。部分學生不太清楚該閱讀什么,該怎樣閱讀,從閱讀中獲得心靈的滋潤與靈魂的提升更無從談起。如此,學生不能從閱讀中獲得樂趣與滿足,如何讓他們對閱讀感興趣呢?
二、學生閱讀功利的原因
(一)應試化傾向是罪魁禍首。
在高考制度這根指揮棒的指引下,強化閱讀教學應試化傾向特別明顯。教師受到高考題型的束縛,在教讀課文時,對精彩的文章內容作了標準化化解讀。更有甚者,指導學生不精讀讀全文,只對應地找出考查涉及的內容半猜半蒙。課堂上僅有幾分鐘閱讀,大部分時間被老師煩瑣的分析和頻繁的提問占據。這樣的“閱讀教學”如何能確保學生在閱讀中個性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新潛能的開發(fā)?
(二)脫離生活實際閱讀無法深入。
一些學生遠離社會實踐,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和生活體驗。孔子有言:“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文學作品源于社會生活,應用于社會生活,一旦離開了社會生活,就喪失了生命力。學生被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語文閱讀教材里,閱讀教學只是在教室里閉門造車,無法深入領會作者的精髓。
(三)對學生已有的認知能力、估計不足。
傳統(tǒng)教學觀念把知識看成是定論,把學習看成是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經驗及差異性。教學活動被簡化成“教師教,學生學”單向的、線性的傳授知識的活動。
理想語文學習,應把學生的精神愉悅放第一位。只有在精神的愉悅中,學生才有認知接受的可能和發(fā)展的可能。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認知能力、知識經驗和心理世界的差異性,結合相關教學內容,選擇和制訂最佳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精神吸引”,強化語文學習效果。語文閱讀教學要達到較好的效果,就應該在這個理論指導下進行探索實踐。
語文學習的功利性,除了在現行考試制度下具有“賺分”的“顯性功利”外,還有更高級、更重要的關于人文素養(yǎng)的“隱性功利”。引導學生認識語文閱讀的重要意義,在關注“賺分”這樣單一的“顯性功利”上,更應該把目光放到關乎人一生的“隱性功利”。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極力彰顯語文學科的魅力,彰顯其承載人類文明與發(fā)展和對生命的體驗與思考的意義,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閱讀具有深刻意義的“隱性功利”的重要價值。這樣,語文閱讀才能深入人心,語文閱讀教學的春天才會到來。